在古代,想做官除了豪门世袭外,一般情况下是需要科考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城进行的会试及殿试。读书人科举的最高级便是考进士。进士及第分为一、二、三甲,新科进士中,得中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元者当时就可以授予官职,其余得中二甲、三甲者则进入翰林院学习,名为庶吉士。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为皇帝讲解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当时的很多读书士子大多都是通过考进士入翰林院作为宦海生涯的起点。
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一般称为庶吉士暂时还不是正式官员,但已经可以享受七品官员的待遇。等实习期满经皇帝本人亲自面试后,就可以交由吏部安排任职了。道光十八年,二十七岁的老曾顺利考中进士,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得以进入翰林院,正式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翰林院三年实习期满,当时的道光皇帝在面试完老曾后批示“面相不雅,答对却明白,能大用。”吏部便立即安排老曾实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1、谨慎应对升迁,时刻警惕小心
①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正月间曾寄一信与诸弟,想已收到。二月发家信时甚匆忙,故无信与弟。三月初六巳刻,奉上谕于初十日大考翰詹,余心甚着急,缘写作俱生,恐不能完卷。不图十三日早,见等第单,余名次二等第一,遂得仰荷天恩,赏擢不次,以翰林院侍讲升用。格外之恩,非常之荣,将来何以报称?惟有时时惶悚,思有补于万一而已。
②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孙蒙皇上格外天恩,升授翰林院侍讲,十七日谢恩,现在尚未补缺,有缺出即应孙补。其他升降赏赉,另有全单。湖南以大考升官者,从前(雍正二年)惟陈文肃公一等第一,以编修升侍读,近来(道光十三年)胡云阁先生二等第四,以学士升少詹,并孙三人而已。孙名次不如陈文肃之高,而升官与之同,此皇上破格之恩也。孙学问肤浅,见识庸鄙,受君父之厚恩,蒙祖宗之德荫,将来何以为报,惟当竭力尽忠而已。
自道光二十一年担任翰林院检讨起,老曾正式踏上人生仕途。道光二十三年三月,老曾奉圣旨参加了翰林詹事大考(相当于竞聘述职),结果顺利考中,升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老曾觉得自己的名次不如别人高,而且本来没有没有什么缺,但是皇帝破格安排他实授翰林院侍讲,老曾觉得实在是皇恩浩荡,简直可以说是一份格外的恩赏。蒙祖宗的德荫,受皇恩如此深重,老曾觉得必须时刻保持惶恐警惕之心竭力尽忠报国,如此才能报答这份皇家恩典。
③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余蒙祖父余泽,频邀非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德足以当之。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老曾再次获得升迁,这次是升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老曾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是这样说的:承蒙祖父的余泽,频频获得超常规的荣誉,这次升官很出乎意料,自己从早到晚都在恐惧和反省,感觉实在没有足够的德行当此大任。弟弟们一定要时刻寄信规劝自己的过失。务必使曾家历代积累的德行不会开始堕落,也许可以保持圆满平安,免除迅速而来的危险。弟弟们也要时刻保存敬畏之心,不以身在官宦之家为骄傲,这才是载福之道。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走下坡路,也就是物极必反。做人如此、做事如此、做官亦如此,这是万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当一个人或家庭的气运十分繁盛时,一定要学会持盈保泰、见好就收,以免到最后乐极生悲。身在官场的老曾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凡事谦虚谨慎,不过分追求完美。正是因为老曾在京为官、每天接触的都是高层权贵,所以能够及时看透人生百态,居安思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家族荣辱兴衰。
2、懂得持盈保泰,不以无差事为意
④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廿五日,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上次男写信略述癣病情形,有不去考差之意。现在赶紧医治,如果得好,男仍定去考差,若不愈则不去考差。总之,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考而得之,不过多得钱耳,考而不得与不考同,亦未必不可支持度日。每年考差三百余人,而得差者通共不过七十余人。故终身翰林屡次考差而不得者,亦常有也,如我邑邓笔山、罗九峰是已。男只求平安,伏望堂上大人勿以得差为望。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老曾在给父母的家书里谈到了工作问题:上次写家书回去,说了自己得癣病的情形,是有不愿意去参加分工考试的意思。现在正在抓紧医治,如果能治好,自己就仍然去参加考试,如果治不好就不去参加了。总之,考与不考,都无关紧要。考中录取了,不过是多得一些俸禄而已。如果考不过,跟不去参加考试一样,也不是过不下去。每年参加考试的翰林有很多,考中的很少,自己只希望平安即可,希望父母大人不要对自己是否获得分工寄予希望。
⑤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
男今年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正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邀非分之弟,祖父母、父母皆康健,可谓盛极矣。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食如常,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弟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
三个月后,老曾给父母的家书谈的仍然是工作问题:自己今年没有分派工作,六弟乡试也没有考取,想必堂上大人免不了忧虑,自己反问以没有分派工作而高兴。太满会招致损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败亡,太阳当顶便会西落,月亮圆了就要残缺,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自认为一点学问见识都没有,做官却做到了学士,多次破格提拔,祖父母、父母又都康健,曾家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了。在京的翰林都没有好事,唯独自己家有好事,因此自己很不安,唯独希望全家平安就是万幸了。
从老曾的家书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老曾的十年京官生涯升迁很迅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除了因为当时进入翰林院便拜在当朝军机大臣穆彰阿门下,获得穆彰阿的垂青而屡屡提拔之外,也与老曾自己的勤奋干练、谨言慎行密不可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下的好处是占不完的,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懂得见好就收。老曾在京做官期间,平时读书交友、工作踏实勤恳,为官心态上不骄不躁,保持的很平和,也算是宦海生涯的修炼所得,值得学习!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做了点事、成了点名就开始自我膨胀、骄傲自满。本来还有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人生事业付之一炬。俗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时候,看似已经比较成功,离最终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越是此时此刻越应该小心谨慎、居安思危、早做打算。这一点上,老曾继续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不管是十年京官生涯,还是十年军旅岁月,老曾经常有归隐打算,努力做到趋福避祸、留下回旋余地。
3、居安思危,随时做好归隐准备
⑥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吾近于宦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今诸弟科第略迟,而吾在此间公私万事丛集,无人帮照,每一思之,未尝不作茫无畔岸之想也。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一道圣旨升老曾为较射大臣后,他给几位弟弟写了一封家书:自己平时很讨厌官场的繁文缛节,都很庸俗虚伪,这些东西对于国计民生并没有好处。但身处在这个位置上,想跳出来不管不顾也不行。但愿弟弟们能够稍有进步,家中略微有一点仰事父母的资本,自己便打算辞官归家,做个自由闲人。现在弟弟们科举考试不得志,而自己在这里公私繁忙,万事集中,没有人可以帮忙,每每想到这里,未尝没有茫茫大海,看不见彼岸的感觉。
⑦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廿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思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同治二年四月,老曾在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谈到:弟弟辞任巡抚的态度如此坚决,自己前几日替弟弟写的折子想必能令弟弟满意。来信中“乱世时期尤其难做人做事”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咱们兄弟常常存着兢兢业业的心情,将来遇到机会就马上抽身引退,也许可以善始善终,免蹈大祸!担当大事全部诀窍在“明强”二字。《中庸》所说学、问、思、辨、行五方面,要害就在“思必明、柔必强。”凡事没有气便办不成,没有刚强便不济事。修身齐家也要以明强为根本。
不要小看居安思危、以退为进的处事哲学,这里边往往藏着人生大智慧。西汉功臣韩信不懂得功高震主、急流勇退的道理,因此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反观萧何,为了保全自己不惜自污名节,大量置办田产,最终让高祖刘邦一颗猜忌之心慢慢放下,才得以善终。老曾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到位,弟弟曾国荃一路斩关夺隘、攻城拔寨,打下了无数城池,但老曾很少将功劳算在弟弟头上,反而都推给了别人,攻克天京(今南京市)后更是劝说弟弟辞官引退,其人生智慧之高,令人佩服!
如今流行一句话叫“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明白载福之道,身在官场勤奋干练,时刻谨慎小心;要求家人经常来信规劝过失,趋福避祸以免家道中落;懂得持盈保泰、见好就收,心态始终平和;凡事谦虚谨慎,不过分追求完美;懂得以退为进、居安思危,常做归隐打算...这便是老曾的为官之道。在这里可以看出,老曾是个踏实、细心、思维严密、腹有沟壑,更有远见的人,不为利欲熏心、始终保持清醒,这一点确实了不起!学习了!收队!
< 第二十七章 完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