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战争简史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历史
闪电战的逻辑和“精神”:论两周之内如何把欧陆两大强国的军队推下海

闪电战的逻辑和“精神”:论两周之内如何把欧陆两大强国的军队推下海

作者: 基于云上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16:51 被阅读91次

    比起在10天内成功撤出33万人的敦刻尔克大奇迹,人们对德军是如何在开战14天里就完成对英法联军的大包围好像不那么关心了。

    敦刻尔克固然是奇迹,但那是撤退的奇迹。战争双方是相互作用的,有一方胜利才会有一方的撤退,敦刻尔克对应的就是德军快速进攻,德国战车瓦解盟军斗志的一系列胜利,惊恐的西方媒体给了这一系列胜利赋予了个专有名词——“闪电战”(Blitzkrieg)。

    想象力统治着这个世界!Imagination rules the world.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法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

    闪电战,曼施坦因布下的陷阱,包括敦刻尔克大撤退,都是战争艺术史上极具想象力的经典战例。

    唯有想象力才能成就不可能,没有想象力德军就不可能在两个周之内完成对英法联军生力军的包围,就不可能在六个周之内迫使法国投降。同样,没有想象力英国海军就不可能在十天内从德国的炮火中撤出33万人。

    呼啸而过的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是闪电战的经典形象

    闪电战就是极具想象力的一种战略。在很多纪录片和人们的印象里,闪电战可能单纯的被理解成坦克的集中使用,或是法西斯分子厚颜无耻的突然袭击……这些其实都对,但不准确。

    闪电战作为一种军事理论来说并不存在,但我们细细考察纳粹德国在二战初期的一系列惊人胜利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相通的逻辑,这些逻辑就是闪电战的逻辑。

    闪电战并不是一种心理战术,但是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给敌人造成的心理恐慌上的。任何军队,在自己的后方遭遇了一只机动速度极快,势不可挡,但是来路不明且规模不明的军队时,都会陷入不同程度的恐慌,即便不恐慌那么也会选择撤退避免被包围,陷入一种心理失衡,斗志也被逐渐瓦解。

    闪电战是一种瘫痪性的战略思想,它所做的就是通过让一只强有力的坦克部队插入敌人纵深,在后方横冲直撞,快速穿插机动,攻城略地,消灭敌人交通或通信枢纽,切断后勤线和通信,迫使敌人不断地撤退再撤退,最终在撤退的过程中丧失组织度,同时心理上陷入恐慌,丧失作战的积极性,由撤退变为溃退,由溃退变为崩溃。

    III号坦克和IV号坦克是专为闪电战打造的两匹“战马”,其中速度更快的III号坦克是古德里安心目中实施闪电战的最理想武器。

    在1940年法国战役刚刚打响,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横扫法国的时候,德国坦克的前进目的地往就是法国军队溃退目的地,当溃退的法国军队到达计划中的撤退目的地时,却发现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在那里了。面对这群溃军,古德里安跳上指挥车,告诉他们:“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说罢就开往下一个城镇。

    速度是闪电战的精髓,闪电战要求闪电一般的速度。

    自古以来,战争中都强调“兵贵神速”,即出其不意地进攻并瓦解敌人的防御。闪电战则更进一步,闪电战讲究的是快速地瓦解,瓦解,再瓦解,不给敌人任何时间和机会重新组织防御,使敌人一败再败,甚至连战败的机会都不复存在,最终造成敌国从基层官兵到政府首脑整体的斗志涣散。即便不能一劳永逸地瓦解对方,插入敌人后方的坦克部队也会形成“钳形攻势”,包围并歼灭敌方的重兵集团,就像1940年夏天在敦刻尔克附近对英法联军的行动一样。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

    古德里安在1937年刊登在德军军官协会官方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阐明了这种战法的核心思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以更快的速度运动,在运动中不惧怕敌人的防御火力,使敌人难以重新构筑新的防线,并一直攻击到防御者的纵深。……我们要的是在所计划的时间内,将整个防御体系纵深的敌人同时消灭。”

    坦克是闪电战的尖刀,为了让这把战术层次的尖刀捅进敌人的要害,德国人必须费尽心思的在战略层次准备各种准备,使整个国家策略为之服务。

    闪电战为了达到战略上的突然性,经常厚颜无耻的不宣而战,因此外交手段和闪电战是密切配合的,无论是对法的黄色计划还是对苏的巴巴罗萨计划,在实施之前,德国总是擅长在外交上先麻痹对方,让对方相信战争不会那么早就来,然后再给以突然一击。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闪电战还需要整个战线的配合,不同的集团军群积极调动,或是进行佯攻,采取各种策略迷惑敌人,让敌人错误判断主攻方向,然后坦克集群再趁虚而入。

    物质是心理的前提,闪电战作为一种瘫痪性的战略思想,注重心理瘫痪也更注重物质瘫痪。在地面战斗打响之前,德国轰炸机会瞄准机场,桥梁,交通枢纽,通信站,仓库,指挥中心进行定点打击,或是使用小股部队和特务进行渗透破坏,先从物质上瘫痪敌人,并且扼鹰于巢,获得制空权。

    所以“闪电战”可以看作整个纳粹德国国家的行动,是一种“总体战”。

    综上所述,闪电战是一种需要外交,情报,整个战线,各个军种协调配合的大战略。

    那么,闪电战作为一种瘫痪性战略思想,究竟是心理瘫痪还是物质瘫痪呢?这是个好问题。

    1、从历史的角度,也就是效果上看,闪电战给敌人带来的心理瘫痪效果远大于物质瘫痪的效果,而且坦克部队在敌纵深的穿插机动本身就能带来恐慌。

    2、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心理瘫痪的效果虽然明显,但心理瘫痪很大一部分就是物质瘫痪的结果。

    3、闪电战不是纯粹的心理战,在实际的作战计划中,依然是以某个城镇某只敌军作为目标,是依靠真刀真枪的战斗的。虽然一些指挥官会要求(或者说期待)这些战斗能会震撼敌军,扰乱部署,使之“自乱阵脚”,但这很少是刻意的要求。

    4、到了后来面对准备充足,又拥有充足反坦克手段的军队时(比如苏军和1944年末的美军)时,闪电战能造成的心理瘫痪效果越来越小。

    1944年末德国在阿登森林突然发起“突出部战役”,故伎重演,企图像1940年一样给予盟军突然一击,但是这时候的盟军已经和1940年时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闪电战是以弱胜强的逻辑,就好比是两个武林高手作战,弱小的一方会用“点穴”的招数,攻击对方的神经系统,瘫痪对方身体,或是速战速决,让巨人陷入恐惧,倒地不起。传统的作战理论讲究“以实击实”,主力会战,而闪电战强调“以实击虚”,攻击敌人弱点,然后再长驱直入。

    如果要再简单些理解闪电战的逻辑,我们不妨把我国著名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拿出来。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

    包后路,出奇兵,

    (奇兵就是强大的装甲部队,包抄敌人)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

    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把鬼子赶出境!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军事思想都和闪电战有着相似之处,比如苏联的大纵深作战思想,再比如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步兵常见的快速穿插。只不过各国国情不同,军情有别,闪电战就是最适合1939-1941年德国国情军情的作战思想,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瓦解比自己占优势的敌人,避免战争时间拖得过久,陷入两线作战。

    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的各种机动穿插与闪电战有类似之处。

    闪电战也是有弱点的,闪电战害怕大纵深的防御,特别害怕在敌人纵深遭遇到一只装甲预备队,古德里安曾经说过:“坦克最大的敌人,是另一种坦克,那是因为,装甲部队要能够打败这次反击,或者突破,否则失败。” 步兵部队对于闪电战则威胁相对不大,一个步兵师在被装甲部队突破后,如果放弃工事进行机动,则会在遭遇战中被坦克毫无悬念的碾压,如果几个步兵师联合对深入的装甲部队进行围剿,那么装甲部队也会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所突破。

    苏军同样喜欢集中使用坦克,红军坦克预备队的反击给德军闪电战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在下一节“曼施坦因的陷阱”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典型的闪电战计划,极具想象力,并会对闪电战有个更实际的理解。

    我们需要从闪电战中学到什么?事实上,“战争是盖然性的王国”,战争的艺术是个非常镜花水月的东西,很难运用到实际生活,但是战争艺术的精神可以被学习。

    闪电战的精神可以这么说:

    “如果借用丹东的话来说: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更高的速度,永远有增无减的速度”。为此,又要求“大胆,更多的大胆,永无畏惧的大胆。”---《战争指导》

    此外还要加上充足的想象力。

    想象力,速度,大胆,是为闪电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0e7d7e2319d:时间换空间!这是描述闪电站的战略!战争模式由单兵种作战转变为多兵种,步兵,机械化坦克!空军,飞机,海军,军艇及潜艇的参于,战场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单防御到多元防御!
        80e7d7e2319d:@L_87ca 德军装备并不是一流,但选择重点突击方向及向 薄弱的战场进攻,在欧洲取胜,在苏联陷上阵地站,城市巷战,全是面对面的遭遇战,闪电战无用武之地!别外苏联的后勤保障,战争动员,及战争武器,装备等明显更胜过德国!德军在冬季无防寒冬装,连棉衣都没能供应!战争需要粮食,坦克用的柴油,及武器弹药,士兵冬季用军装都奇缺!
        基于云上的猫:@L_87ca 闪电战虽然用速度缩短了到胜利的距离,但是有些距离本身就太长了,比如苏联
      • 奔跑的宝宝:让我想起了中世纪无往不利的游牧民族骑兵部队

      本文标题:闪电战的逻辑和“精神”:论两周之内如何把欧陆两大强国的军队推下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xo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