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解红楼(第六至十回)

作者: 易恒40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12:00 被阅读29次

    第五回对全书作了总括之后,接下来千条万绪。且看曹公如何安排:第六回远远地扯出一个刘姥姥,“借刘妪入阿凤正文”,因阿凤乃荣府当家之人,从阿凤正传入手也可谓不偏不倚,只是阿凤之前伏个刘姥姥,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一则以刘姥姥之眼观贾府之盛,二则以刘姥姥之眼观凤姐之威,三则伏巧姐之线。经过前回见黛玉之后,此回乃阿凤正文,阿凤待人接物中其日常阵容之豪华讲究,其城府之深,其行事之稳,在接待刘姥姥之时所现无遗。比较头一次接待林黛玉,在贾母面前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心至极;同是亲戚,对刘姥姥无疑简慢多了,拿腔作势,虚情假意显露无疑。特别中间穿插贾蓉借屏风一插曲,更是妙笔生辉:一则说凤姐当家人事多;二则同是借:刘姥姥借钱,蓉儿借物,凤姐明说不借亲侄子物,是说给刘姥姥听的,因刘姥姥一直把板儿当凤姐侄儿,凤姐不说不配,只说贾蓉是她侄儿,心里显然鄙夷不堪,亲侄儿借物都得好好求我,你一个十万八千里的亲戚也好意思开口借钱,但她也不会象泼妇骂街一样亲自把刘姥姥奚落一通,那样显失身份。曹公这种以事喻事,以彼说此之道比比皆是。第六回就通过这么“两借”就把阿凤正传写神了,态度上漫不经心,实际上心思慎密,方法上以迂理直,貌似无意,实则有心。戚回后批“英雄反正用机筹,不是死生看守”,可谓神批。

    第六回为阿凤作传之后,第七回紧接着调转笔头写薛宝钗,薛宝钗用“冷香丸”,冷香丸实则是四季之花蕊(春白牡丹、夏白荷、秋白芙蓉、冬白梅,全用白者,喻白用了),调四时之甘露(雨水之雨、白露之露、霜降之霜、小雪之雪),各十二钱两。宝钗实则靠四季十二时的花露之滋养才得以维持。花者,草化也,以喻人之造化。曹雪芹全篇多处以花喻人,是自然之理。此回题为“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实际上是以花喻人之造化。此回薛姨妈让周瑞送花,王夫人让薛姨妈把宫花留给薛宝钗,可薛姨妈却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一个靠花蕊养命的人却从不爱花儿粉儿,可见宝钗不认天命,只尽人事,宝钗虽是人间极品,竟无一点脱俗之处。从冷香丸和薛家送花比照可知宝钗之格局,不喜花,是无造化。

    第六回为阿凤作传通过“两借”的对比:详写刘姥姥,不经意间来个真侄儿借屏,一详一略,凤姐形象跃然纸上。第七回详写“冷香丸”,因是宝钗的命根子,宝钗不爱惜却由薛姨妈一语道破天机。也是一详一略对比刻划宝钗,同样恰到好处。

    第八回是第一次宝玉、黛玉、宝钗“三聚首”,先是一玉一锁两相对照。玉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锁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天生的,宝钗的璎珞是一个癞头和尚送的,第一回讲林黛玉来历时,林黛玉是绛珠草草化而来的,而宝玉是灌溉甘露的神瑛侍者,宝玉黛玉本是天上一对。而宝玉来到人间,本就是来体验人间风月,因此宝钗是人为配与宝玉的,可谓是人间一对。只是宝玉似乎并没有完全俗化,对人间的金玉良缘并不认同。第八回后半段便是“三聚首”,林黛玉露机锋,宝钗藏愚守拙,本回便初露端倪。特别是本回后半段晴雯、茜雪和袭人的处事方式,正是黛玉和宝钗的对照。红楼梦中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化身,晴雯总是一是一,二是二,率真耿直,从这一回第一次露脸便显现无疑,宝玉本来是有心把豆腐皮的包子留给晴雯吃的,不料被宝玉的奶妈自以为是地吃了。宝玉问时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晴雯从不转弯抹角,爱憎分明。接下来看袭人的处理原则,同一件事,宝玉对奶妈自作主张的行为很生气,把茶碗都摔在地上,嚷着要告贾母把奶妈撵走。看看袭人是怎么处理的:“先闻得的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请人来问是怎么了,袭忙道:我才到茶来,被雪滑倒了,失了手,砸了钟子。”袭人总是息事宁人,圆滑世故得多。曹雪芹很多回合都是对比着写,有时一明一暗,有时一虚一实,“比”之法总是出神入化。这一回前面是写黛玉和宝钗的为人处世,后面又写晴雯袭人的为人处世,为文既不单调,为情也合理。总比一笔写到底趣味得多。

    第八回“三聚首”之后,接下来第九回又各表一端,着重写宝玉对世俗学问的态度。这一回犹如西游记孙悟空之大闹天宫。如同孙悟空全不把天庭放在眼里,贾宝玉也就不会对道学毕恭毕敬。第九回便把宝玉的为学之道封死,只因宝玉本来就“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第十回转移到了秦可卿,秦可卿一上来便是疑难杂症,如同她的身世一样,最让人难捉摸,很多红学家对秦可卿争论不一,因为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描写极不正常:病得不明不白,身世来脉不清不楚。让人不禁生疑:一个抱养的孤儿怎能进得了豪门大院,又怎能在上下都是势利眼的贾府中获得一致好评,连贾母都认为是重孙媳妇的骄傲,其余人对秦氏都须高看一眼。说明秦氏之来头定然极不简单,只是曹雪芹又刻意隐瞒。但又不得不隆重介绍可卿的“死”。或许秦可卿在曹公心中之地位无可替代,或许可卿即是那个养小叔子的可卿,而贾宝玉正是那个小叔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解红楼(第六至十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j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