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谈起高考这个词,我脑海里最先闪出来的,依然是那个过目不忘的高考总成绩:499。
没错,当年我们省理科一本分数线是505分,我的分数跟它差了有6分。
如果在高考之前,你跟我谈想上哪所学校,我会忽略掉大多数一本院校,直接点名某些211高校。
之所以有如此霸气的想法,是因为在高考之前,我所有的模拟考成绩,如果按往年的分数线衡量的话,上个普通211大学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关在闷热的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数,呆愣了足足五分钟。
眼神不断在分数与自己的头像之间切换,仿佛在确认到底有没有查错分数,生怕查成别人的成绩。
但是可惜,没错,屏幕上的姓名跟头像,都是我本人。当然分数,自然而然也是我自己的。
大约在我查完成绩以后的半个小时,客厅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原本想假装没听到,但那铃声响得越来越急促,仿佛在告诉房间里的人:喂,快接电话,有急事。
于是乎,我鬼使神差地拿起电话,听筒那头传来了班主任熟悉的声音。
接下来,就是我如实地告诉了他高考成绩,然后双方异常默契地沉默了几秒。
最后,他打破了这份令人窒息的宁静,说:“好的,我记下来了,好好休息。”
我知道他没说什么安慰我的话,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挂断电话,远离我,别再给我添加任何多余的负担。
我也不太记得,高考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如何走过来的。只知道当时稀里糊涂地想要逃离父母的束缚,于是乎填写了一大堆省外的大学,最终如愿以偿地到了离家千里的安徽读书。
一开始还有复读的想法,后来也就逐渐消失,接受了眼前的一切。
02
五年之后,我再回首当初那个分数的时候,已经记不清具体每个科目,到底得了多少分,甚至都快忘记当时考场时的画面了。
但是,当年为了高考全力以赴的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很多人会说,高考这种东西,根本没用,有钱人都不玩高考了,普通人家的孩子才在拼高考,这只是一条穷人的上升通道。
可惜,这条看似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其实也不那么公平。比如清华北大永远是北京人的清华北大,复旦大学只是上海人的复旦大学。
但是,如果你仅仅抱着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将高考一棍子打死的感觉呢?你又是否想过,假如没有了高考,你还能拿什么去跟出生好的人拼呢?
至少通过高考,你还是有机会,去跟那些家庭优越的人相竞争。
哪怕辛苦奋斗十年,最终只能跟他们出入于同一家咖啡店,那又何妨呢?
别谈什么公平与否,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
既然无法说清楚高考是否公平,以及它对于个体成长是否有益处,那么我想来谈一谈,自己对于高考每个科目的想法与感受。
正如那句话说得好,你无法击碎敌人,那就试着去拥抱它。

03
科目一:语文。
除了小学以外,我对于语文这种东西,都没有抱太多好感。
从初中开始,每次语文考试之前,都是我最头疼的时间。
除了那一大堆的古诗文背诵默写以外,文言文翻译跟阅读理解,就能把我脑细胞杀死一大半,更何况每张考卷最后,都有作文题这道大boss。
我记得高考第一天早上,我在凌晨五点多就醒来了,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而睡不着觉。
坐在房间里,打算背背古诗,但却怎么也记不住。
那天早上没考之前,我心态还是很放松的,以至于在临上考场时,我爸特意准备了能够提神安心的粉末,兑着开水叫我喝的时候,我还在心里默默说一句:“哎呀,人精神着呢,竟喝这些没用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当我拿到考卷,准备动笔的时候,我就慌了。因为第一道默写题,六个填空,我足足忘了两个。
后来的文言文阅读,跟作文题,也都做得不够好,以至于我走出考场的时候,看到班主任老包(班主任当时教语文的)时,他远远望着我笑了一下,嘴唇微微张起,似乎想询问我考试如何,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他知道,考试还没全部结束,绝对不能跟学生讨论成绩,因为那样会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考试心态。
我也对着他笑了一下,然后便匆匆走出校门。
其实不用他问,那天中午回家的时候,我就被语文考试成绩可能不理想的结果影响到了,以至于吃过午饭后,原本一躺下就能呼呼大睡的我,整整折腾了一个中午都没睡着。
最终我的语文成绩,好像就只有80几分,比平时少了整整二十分之多。
其实,如今再回头看的时候,虽然曾经背诵过的那些古诗,好词好句,以及作文案例,都已经消失在脑海里了。
但是,我也逐渐意识到,语文这样一个科目,如果撇开考试的话,它还是有很多有用的地方的。
比如,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会抽时间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不然试问,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又有多少人会去读课外书呢?虽然更多时候,即使考试,我们也不会去读。
除了能让我们阅读以外,语文更大的作用,或许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传承吧。这点跟个人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无法说清楚。
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语文上的阅读理解,以及作文题,也是一种锻炼人口语表达,跟书面理解能力的方式。
或许正因为如此吧,很多人在往后的人生中,都喜欢调侃说,想想当年高考,作文一千八百字,洋洋洒洒,如今微博140字都得绞尽脑汁编半天。
我一直觉得吧,书写能力是现代人一项最基本的能力,随着微博朋友圈等工具的兴起,再加上工作忙,几乎没时间阅读书籍,人的表达跟书写能力,逐渐呈现一种退化的趋势。
所以说,高考时的语文,对于人在表达跟理解能力这一方面,还是或多或少有贡献的。
一项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因此,语文有其优点,自然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很多东西,都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作文套路模板化严重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吧,既然有它的存在,那还是要勇敢去面对它呀。
毕竟,语文在高考中的成绩,还是蛮重要的。
科目二:数学
高考那天早上,因为语文没有发挥好,其实对我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幸好,下午的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所以那天中午即使没午休好,对于数学考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使我那天下午,精神格外振奋。
虽然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个小问题,我依然没有完全做出来,但是其他能够得分的地方,我却一分不落地拿到了。
整场数学考试,我使用的战术就是:稳扎稳打,能得分的题型绝对拿到,不能拿分的地方,不跟敌人打拉锯战,跳过为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检查前面简单的选择填空。
战术清晰,时间把握得当,再加上平时的努力,数学最终的成绩跟多次模拟考的成绩相差无几。这也是我那年高考,最大的安慰。
可能由于数学是强项吧,所以在数学这个小点上,我想来谈一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与心得。
我相信,高三复习的时候,肯定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学霸也做错题集,而我也做;人家刷题,我也刷,甚至比他刷得还多。
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题型一换,学霸握笔思考三分钟,刷刷刷写下满纸答案;而自己呢?绞尽脑汁都无从下笔,一脸迷茫。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除了天赋或者对于数学的敏感这类不可控制的因素外,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你有没有去分析与理解。
你可能就做了一本错题集以后,直到考试之前才去看一看正确答案,从来不会去考虑这道题背后,出题者的用意。
考什么公式?是勾股定理,还是三角函数。考点在哪里,是直接套用公式,还是公式的变形。
其实,题目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都能够从中推出一些相应的公司或定理。
学霸做错题集,他们会举一反三,去思考考题的本质,这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触类旁通。
而你,很可能只是简单机械性地记住了错的题目,而不懂得举一反三。
所以,学习数学,有时候并非一味追求刷题数目的多与少,更多时候,认真理解了一道题,比你做一百道相同的题型更加重要。
如果你也饱受数学的困扰与折腾,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先回归课本,将所有定理公式牢牢记住,然后再去看错题,学会自己将题目变形,从中找到出题者的用意与其中的考点。
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正如我记得我们高中老师曾经说过:方法正确了,高考数学拿120—130分还是没问题的,想要获得140以上的话,那除了努力与方法,可能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成分。
除了高考的数学以外,其实大学里的高等数学学习的方法,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也是同样适用的。
但是,除了应付考试以外,数学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与计算相关的能力。
所以说,不管你讨厌它还是喜欢它,数学这门课程,对于一个人思维的提升,还是大有裨益的。
科目三:英语
我不知道有多少男生跟我一样,一提起英语这两个字,就满脸的问号与迷茫。
高考的英语,是放在第二天下午考试,也就是最后一场考试。
我不太记得那天考完的情景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异常炎热的下午。
我坐在考场里,头顶上的风扇发出沙沙的响声,整间教室一片寂静,窗外清晰地传来鸟儿的叫声,仿佛在宣告着十几年的苦读生涯,终于要告以段落。
那天的英语考试,最让我害怕的就是英语听力。因为在我们那座县城里,从初中开始,我们学习到的英语的发音,都不是非常准确,在加上学校听力设备的限制,每次正规的听力考试时,我总是无法准确判断播音里传来的是哪个单词。
我想我听英语听力的感觉,就跟外国人在考中文的时候,出题者将周杰伦的《双节棍》作为听力磁带放时外国人的心情是一样。
虽然很讨厌英语,但是说真的,没办法呀,150分,不学的话,哪里去补回这方面的分数。
我高中有一非常好的朋友,他英语特别差,一般就考七八十分,但是他在数学方面特别牛逼,能考一百三十分以上,所以他总是靠数学的分数,来弥补英语的不足。
当然,这种人只能算是特例,我们无法与之比较。
其实,在高考之前,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能力,甚至将整本《新概念3》文章里的音频,都下载在当时的手机里,一遍遍反复听,一个一个单词过关。
虽然最后英语成绩依然不那么理想,但是那段一个人默默练习听力的画面,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会被自己感动到。
英语这门学科,对我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学科本身,而是我们高三教英语的一位五十几岁的女老师。
她是我们那个学校出了名的劳模,常年奋战在高三一线。
她一开始接手我们班级的时候,我们班级男生的英语成绩平均分是80上下,而在她教了我们一年后,我们的平均成绩,足足提升了9分,几乎所有人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每天都格外有精神,比班主任来教室的时间都早。一进教室,放下包,到办公司拿点资料过来,便开始监督我们背诵与记单词。
她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非常耐心地跟每一位同学沟通,询问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帮忙出谋划策,甚至有的同学在高三上学期,音标都不怎么懂,老师就利用时间重新教他音标,并且安排学习好的同学互相帮扶。
在那位英语老师的身上,除了学到英语的知识以外,如今再回想起她来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她身上懂得了对于一份工作的坚持与认真。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待自己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只要领导不盯着看,能偷懒就偷懒,凡事三分钟热度。
有时候自己在工作中也会犯这种错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高三时那位英语老师,想起她在办公室跟学习不好的学生谈话时的场景。
整个高中英语的学习,虽然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却从一位老师身上,学到了比知识,更加受用一生的品质,那就是对于工作的坚持与热爱。
科目四:理综亦或者文综
物化生,合起来是理综;政史地,合起来叫做文综。
因为我是学理科的,所以对于物化生比较了解,就来说一说理综吧。
高考那天的理综考试,我只能用平平淡淡四个字去说明,如果非要扯点有意思的话题的话,那就是那天的化学试卷,我做得极其糟糕,以至于最终的整体成绩不甚理想。
很多人谈起理综,经常会想到电影里的狗血剧情,说男生为了爱情,放弃最后一道物理大题,仅仅为了跟女生考同一所学校。
我不知道这种剧情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存不存在,反正我是无缘遇见了。
虽然没碰到过这种情况,但是那种为了爱情而努力学习的事,身边还是有一个例子的。
当时我有一个玩得比较好的哥们,因为家庭条件不错,为人又大方,经常请大家喝水吃零食,再加上名字中间有一个“超”字,所以我们几个好友都称呼他为超哥。
超哥一开始是一个偏科非常严重的学生,他语文跟英语成绩都不赖,唯独理综成绩一塌糊涂。
对于高考这回事,超哥原本并没有多大的概念。在他的眼中,高考就是上个大学,上完后回到小县城爸妈帮忙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仅此而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对成绩无所谓的人,偏偏在高三那年,喜欢上了我们班一位女生,成绩比他好,一般都能排在班级前十名。
后来的剧情跟电视剧里演的差不多,超哥开始努力学习,尤其是在理综方面格外奋斗,每天都在刷题,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问别人。虽然有时候我们会嘲笑他没有学理科的天赋,他听到了也只是笑一笑,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非常努力。
他曾经跟女孩表白过,两人也在一起一段时间,但最终不知道什么缘故,女生主动提出了分手。
记得那晚他们提出分手的时候,我也在场(很狗血吧这点,不过确实是真的)。那天下完晚自习后,超哥约着我跟他同桌,女生约上了她最好的闺蜜,分成两队,一前一后,朝校门口后面那条繁华的街角走去。
当时我看着超哥一脸郁闷的样子,就猜到要发生什么事了。后来我们进了一家很小的酒吧,在包厢里围着圆桌坐了下来。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间包厢的灯光颜色,是蓝色的。
或许老板原来以为蓝色能够增加客人之间的情趣吧,没想到对于我们来说,却适得其反了。
那天晚上我们喝酒喝到了十一点多,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所以大家都只是稍微喝了一点,主要的时间呢,还是坐着对看。
超哥人本来就沉闷,遇到这种情况,更加无话可说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晚是他们俩人的分手局。也就是从那天以后,他们俩就重新回到了普通朋友的层面上。
虽然嘴上说是普通朋友,但是我知道超哥对女生压根没死心。
也正是如此,高三那年超哥每天猛补理综,我问他为什么学习这么勤奋时,他只是随意敷衍说爸妈逼的,但只有我知道,他是想追上女孩的成绩。
最终高考的成绩,超哥的分数没有女生高,他没能如愿跟女生考上同一所大学,但是却选择去了同一座城市。
高考过后,每当我们聊天时提起当年理综成绩的时候,超哥都会用手指顶一顶落下的眼睛,然后嘴角露出些许无奈的微笑。
理综之余很多人来说是成绩,之于他而言,却是一段无法忘记的青涩感情。
04
关于高考这个话题,我试想过无数写作的题材,但是每次动笔的时候,总觉得之前想过的素材不行,一定还有更好的在等着我。
或许正是因为它之于十八岁之前的我太重要了吧,我对其才会如此小心翼翼。
我是一个高考的失败者,并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教会给看这样一篇文章的你,能告诉你的,或许只有一些鸡汤式的话语,即使听了也是不痛不痒。
那些劝你高考不重要的人,跟你说努力付出了就行,人这一辈子不会因为高考考差就改变一生的,高考的分数,只是决定了你未来四年在哪座城市玩,跟哪些人打英雄联盟。
这种话,我觉得你还是听一听就好了,别太当回事。
有些人总喜欢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来告诉你这个局内人一些道理。虽然我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怀揣着任何恶意,也是希望你能将这场考试看淡一点。但是,说真的,一名经历过高考的人,对一名正在经历的人说这样的话,并没有太多正面上的意义。
读了那么多年书,就希望着能在这场考试出一个好成绩,所以平常心看待是对的,但是还是要全力以赴去面对,不留任何遗憾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考得好与坏吧,那起码都是自己奋斗而来的成绩。多年以后,你一定会怀念为了高考拼命努力时的自己,因为那真的是你人生中一段非常特殊的岁月。
不管你是考499分,还是699分,对于当初的你来说,那都是你给自己这些年来的读书生涯,最后的一个交代。
有交代,总比许多人半途而废,没交代好吧。
网友评论
作词:霍守德
作曲:霍守德
主1
You are setted down but not about me
你心有所属跟我无关
Never mind that my love is very with the time
没关系我的爱也会虽时间变化
I was a boy under your thumb
我曾经是一个被你操控的男孩
And im gonna forget you before
you like life pass by
在你随时间流走之前我就要忘记你
副1
I should have known
我就应该明白
I should have known
我本应该明白
If you see me this way
如果你看到我现在这样
Could you smile about that i
really really get away
你会不会高兴我正好离开
I really get away
我正好离开
You kill me but i feel set free
你让我伤心但我感觉很轻松
set free
很轻松
再次想起,身体不舒服想法偏激时,会觉得我明明可以上211.985,凭什么现在差了几分上个二本。
想开些,高考是我自己的,可能有为了家人努力的原因,更应该是让自己有能力幸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曾经的努力,让我确实做事有方法些,生活把控得好许多,相比社会许多人花钱交友更有自己的原则,少了很多烦心的事~
确实也是自己基础不够扎实,心态特别容易崩盘~ 学习是项技能吧
每天健康幸福真是已然足矣~ 🍥🍥🍥
而我应该是比较失败的一个,高中三年,都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天赋不高,靠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腔孤勇坚持努力着。高三那年,尤其努力,天利38套之类的卷子刷了好几套。平时几次模考大概是一本线上三四十分的样子。可是越临近考试越发紧张,高考那天的第一场语文考试,感觉手脚都在发抖,在心里告诉自己语文是强项,一定好好考,可是越这么想越紧张。虽然我现在提起来风轻云淡,当时在考场有多崩溃大家可能很难体会到。
状态不佳,结果不言而喻,那年全国一卷作文是以材料中人的角度写一封信,大致是写给xx的一封信,而我为了留时间检查,审题不细心,写了一篇议论文,当时自己没有发现。戏剧化的是,刚出考场就有同学问我,作文立意是写给谁的信好写一些,和几个人确认了一下,发现我真写错了。这成了压落我心中的最后一棵稻草,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校门,失魂落魄。 后面几门考试也只是在家人开解下,勉强参加。 高考成绩公布后两天,我才躲在房间里查了分数,果不其然,一本都差二十分。那些天我想了很多,不甘心上这样的大学,又害怕再次经历这样的无助。
最后填了一所沈阳的二本,通知书还没拿到,又临时决定去复读一年。如今想想,还是很庆幸当初的决定。复读那一年,过得很开心,周围很多,都是与我一样同病相怜又不断努力的人,很幸运有机会认识了他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女孩,那一年相处的很愉快,高考结束那天,我向她表白,她答应了。
这一年的努力说不上多大的进步,算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成绩出来那天,我忐忑的点击查询,572分,比第一年好了很多,最后录取了省内一所211。 这一切想起来像梦一样,如果第一年我发挥正常,如果第一年我没有复读 去了沈阳,现在的我又会是什么心态?
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却时常想起那段日子。想起遇见的一些人,虽然我们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各自努力,有qq却很少联系,今后都大概很难有交集,却真的很感谢他们。
最后,高考太紧张导致失利这事,确实很羞耻,可能是当时心理太脆弱了。现在,要准备考研了,你们也加油吧,任何时候都不要做出自己后悔的决定,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