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前一段时间,文艺花园的诗友就想让我交流一下诗歌写作方面的感受。我想,我是非常感谢一年来简书诗友对我的厚爱和鼓励的,让我交流感受,我应该欣然接受才是,但是,个人觉得,写诗涉及的主观因素太多,一方面自己的一己之见,不免偏颇,另一方面,把创作过程付诸文字,也非容易的事,就耽搁至今。今天提笔,是文学空间的童心诗友再一次抬爱,真的感到却之不恭。
另外,此番有勇气写,是因为看到,前段时间我写的关于余秀华的小文,在评论区收到了大家的讨论,觉得大家交流一下,促进思考,是非常有益的,有益于我们对诗歌的认识,有益于我们写诗。
在那篇小文里,看到大家的评论后,我感到我的观点是不成熟的。和子魚说起时,子魚说:你又不是理论家,写出来,能够引起大家一点儿讨论,目的就达到了。
有他的一番话,我似乎可以放下顾虑,试着写写。并请大家多抒己见。谢谢!
我计划分几部分写。并且从情绪写起。
(一)
呀呀学语时,我们就背诗。是的,我们接触诗歌,是从背开始的,我们还未识字,就开始背“床前明月光”,“白毛浮绿水”了。也许还要一边背,一边摇头摆尾,装出很陶醉的样子。
之后,问题来了!
“二宝,这首诗说的是啥?”“小幺,这首是不是说李白想家了?”“韩梅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孩童时期的我们,经常被问这样的问题。
于是,我们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诗的意境等等。但是,没有人问,这些诗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作用,于刹那间,引起了我们什么样的情绪。
现在,我们自己写诗了。诗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但是,我们是不是想到,这些所思、所感、所悟,是某种情绪引发的,并在诗中也创造了某种情绪。
(二)
情绪,就是我此篇谈诗小文的主题。因为,在我看来,诗常常来源于某种情绪,它抒发某种情绪,也营造某种情绪。
情绪与情感一词常常通用,但又不同。情绪很复杂,它因某种情景促发,有时很短暂,很微弱,有时又弥散为一种持续的心境。
当情绪与一颗诗心相遇,就有可能成就一首诗。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外界与人发生碰撞,在心灵上生发出诗意,经过语言标记下来。所以,我认为写诗的过程,就是捕捉到情绪,对其进行玩味酝酿,最终表现出来的过程。
比如前面提到的《春夜喜雨》,由夜雨触发的一种喜悦的情绪,在诗中绵延成明早水珠晶莹的鲜花,摇曳满城。而
《再别康桥》是留恋、惜别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三种情绪的兼而有之。
(三)
很多时候,我们的捉到了一丝情绪,但是不够饱满,或者说,没有充盈到完成一首思想情感都充溢的诗。此时,我们需要把那一丝情绪,酝酿成一坛浓郁的酒。这里,我回忆一下一两个我自己的实践心得。
很多时候,生活中能够触动我们的事、情、景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在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小说,绘画)中,寻找和感触。
我的《静谧》就是在观看电影《青木瓜之味》后写的。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种宁静、质朴、恬淡、缓慢的感觉,体会到一种安详、舒缓的氛围,灵魂和躯体处于一种闲适、无挂碍中。凡此种种,形成了一种情绪。于是无论做家务,乘车上班还是睡前,我都让这种情绪在眼前,在周身萦绕,仔细看它,听它,如同它能被看见,能被听到一样。最后,拿起手机,让它在屏幕上形成文字。另一首《游园•曲》也是在这部电影在我心中产生的情绪的基础上写的。
再说说《唐古拉山口的经幡》。看到田竹简友的画的时候,我就想,要写一首带有宗教色彩的诗,因此一定要进入一种因信仰而来的诸如神启、召唤、通灵的状态中,就是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宗教情绪中。这里,就要自己创造一种情绪。为此我查了一下经幡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比如五种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下面这幅,给我一种压抑,也让我去用心瞻仰一种存在。在此基础上,让自己处于一种自己想要的情绪中。然后,写。而且,在题目中我用了唐古拉山口,它的高度、高寒也使整首诗得到了提升。虽然子魚和我说,他去过唐古拉山,那里因为太高,并没有经幡。但是,诗是艺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关于写诗,从情绪谈起
关于情绪,我真的絮絮叨叨说了不少。一己之见。请大家多留言,各抒己见。
网友评论
乙知己
松声悠远红颜出,竹园郎君伴子舒。
自在心贤尘世问,惊听傲骨一杯无。
这个工程可以用上面的过程反向形成,但不是最好的!
我写诗也多是在心率起伏不定的时候才动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