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老师点评朱自清散文中体现的遗传生命病态特征
韦佳欣 李士金 肖洁 陈玉慧 戴雨晴 张成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 袁编云“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毫无逻辑性可言!秦朝虽然只有十数年,但这与“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有内在关联吗?十数年时间若不是“在箝制思想、摧残文化和刑法统治之下”,文学作品可能数不胜数呢!《吕氏春秋》“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游编云:完成于公元前二三九年(秦王政八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时代意义。它取材很广,包含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组成自己的完整的体系,是战国末年的统一形势在文化上的要求和反映。它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有不少片断借寓言故事来说理,明晰生动,富于文学意味。[3]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本学期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正如李老师所说的,我们大学语文培养的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等十种能力。大学语文,培养了我们多种多样的能力,对我们甚至是我们的下一代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终生!(美术学院1301张成 081305029)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我受益匪浅。韩愈《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记得老师长胡子,穿西服,给人一种异于常人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大学语文,让我们明白学习大学语文培养的十项基本能力,经过短短半年的学习,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拓展了思想。老师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研究,“求自我者也”,只有求自己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得到。还有修身的方法,个人比较喜欢道家。觉得道家就修身而言,更加深刻,但是道家太过唯心,认为最高境界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所依赖。求自我的满足才能更好地达到“自然”。我已拜读老师数篇文章,其多在社会历史,我见其评《三国演义》多意趣。李教授的课堂,多讨论,多研究,使我知之甚多,受益良多。(美术学院1301肖洁081305021)在校园里我经常会看到李老师的背影,他喜欢跑步并且健步如飞,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李老师健步如飞的样子,时刻充满激情。我经常在食堂看到李老师吃饭,他总是会把胡子掩掩吃饭,因为胡子太长了,哈哈哈。没上大学语文之前我碰到李老师总是会多看几眼,因为我觉得李老师充满了艺术气息。当我上了大学语文课之后,我觉得我以后会一路顺风的,因为老师给我们讲了十种能力,我觉得这十种能力我会终生受益的。李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信仰,嗯嗯呢,我觉得也是。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审美与时尚,老师说家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所以女生们不要害怕丑哦!你可是块宝哦!总之,上了大学语文之后收获很多。(淮阴师院美术学院1301班陈玉慧)李士金老师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就是给我们说水浒传。从老师的课上,我提高了很多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了说“不”的能力,不像以前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而是用审视评价的目光去看待这些作品,看待这些人,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这个社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们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社会中的价值量也会变得不一样的,正如老师所说,为什么水浒传中有潘金莲有西门庆那样的人,也有像武松那样的人。那些贪污受贿的,无非都是有权力的,自身的素质没有提升,做了官后都暴露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我们以后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不能作任何违心的事。从老师这里,我真的受益匪浅。(美院1302戴雨晴081301003)
老师点评朱自清散文中体现的遗传生命病态特征
刚拿到大学语文的课本时,就想起了高考前的语文课,但是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被老师的面貌所吸引,整个人散发出得道仙人的感觉,突然对老师的课堂感兴趣,果然老师的学识的确很广,说话铿锵有力,讲课也特别有意思,刚上课就给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具备的几种能力。大学语文最有意思的就是,老师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先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文章和句子,然后说出理由,但是等我们说完之后,他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了解很多课本上知识,完全不用受课本上的束缚,有了一种敢于“发出声音”的感觉,也让我们对各种社会的现象有了自己的见解。老师每次发出自己的见解,总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还带着他自己特有的幽默。记得有次课上,老师给我们提到了朱自清,一直以来,我对朱自清的印象就是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最后被饥饿的恶魔夺去了生命。那节课老师给我们分析了朱自清,提到朱自清并不是小学课文所说最后是因为没粮食吃,最后不堪饥饿而去世。点评朱自清散文中体现的遗传生命病态特征,然后分析了在那个年代朱自清是有地位的学者,是不可能被饿死的,顿时让我想起如今的中小学课文存在着这种类似的错误,给特定的人物添加莫名的光辉,实在让最终知道真相的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样,启蒙老师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自己要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心。 最后,我认为大学语文这门课真的特别给人启发,正因为上了这门课,莫名的觉得在如今这个真真假假的社会,我们应该有颗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敢于探求真相的心,大学语文对我的启发很大。(美院1301班 081305019韦佳欣)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许衡的“践履力行”、“行于斯世”的具体内容是在当时主持元初国学,用儒家的六艺,教授蒙古弟子。他们当中许多人出任政府的要员,从卿到各级官员都有,对于汉蒙文化的沟通、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自己也被元帝召用,升任左丞,参与机要。他向忽必烈条陈《时务五事》,用汉法为元朝的立国规模,并希望元帝“治人慎独”,兴学校、重农桑,以得民心为要。联系他对程朱理学的信奉,他的力行实践及其效果证明理学一旦得到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就能对社会发展起良好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程朱理学并不是不重事功,而是重视的方法与陈亮、叶适有所不同,至少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一直误以为程朱理学专谈心性,或以讨论心性为主,不重视事功,这是令人遗憾的误导。套用理学的名词而讲学,并非是真正的理学,这个问题很复杂。但许衡的生平学术实践证明了程朱理学的全面系统深刻,至少可以作为证据之一。[4]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35页。
[3]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20页。
[4]参见李士金著《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292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