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父母要警惕自己对孩子的“需要”成为亲子关系发展的障碍
好友跟我谈,她十几岁的儿子有一次跟她分享自己在夏令营学习成长中,他感觉所学只有在夏令营环境中是有用的、轻松的、开心的,一回到家,就被打回了原形——习惯恢复拖拉、学习还是无聊、生活依旧无趣…
儿子说,再回忆起这所谓的夏令营,其实也是无聊、无趣的,同时让他更无助…
那一刻,好友被儿子的分享击中,陷入深深地挫败与无力中,她坦言,她真的帮不上忙,她好自责!
沉默几秒,我对好友回应:“亲爱的,我明白作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是一种什么感觉,也明白一个母亲渴望孩子活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可是,亲爱的,我们在与孩子互动中,首先要学会看到,孩子,他其实是一个独立、完善的个体。我们只是孩子的妈妈,并不是孩子的“智多星”。我们无需也无法每次都较真到要为孩子去“扫雷”,他或许需要的只是倾听/倾诉,他并未期待父母为他做决定!而往往父母的这份“较真”里隐藏了父母自己的“需要”——例如,完美妈妈、无所不能妈妈、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自己是无力、无为的妈妈!(看到孩子不开心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声“妈”)
可,当作为父母的我们有了这些“需要”,却又自我满足不了时,我们要么开始自我攻击,就如现在的你,觉得无力、挫败、当妈不合格、心痛、难过却也无能为力;要么对外(孩子)攻击,数落或埋怨孩子“你太不省心了。”“你到底要妈妈怎么做?”“你看看别人家…”等等。(其实这只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攻击罢了,都是这个孩子的问题,让我觉得自己好失败。你依然接受不了你的失败与无能为力…)
我想说,无论父母是哪种攻击,孩子都是不会接受的,且很有可能会反击:要么攻击你就是无能的妈妈,帮不上忙;要么孩子会自我攻击,我太糟糕了,总让妈妈不开心…(唉,模式与父母何其相似…)
同样,无论是孩子的何种攻击,都不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靠近,反而更远!
所以,出路就在:放下你“需要”孩子来呈现你完美/重要的“需要”!有时甚至可以跟孩子坦白:“很抱歉,儿子,妈妈很想好好支持你,可从目前来看,妈妈的尝试(送你去夏令营),并未如你所愿,坦率来讲,你刚才的这番话,让妈妈有些自责与难过,因为这让妈妈觉得自己没做好,不过,这并不是怪你,是因为妈妈太想做一个好妈妈了,如果可以,你愿意再跟妈妈说说,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是可以支持到你的呢…”或者:“听得出来你对夏令营有些失望,同时你也想让现在的生活有所改变,坦率来讲,妈妈想支持你,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妈妈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
当然,我明白,完全放下“需要”挺难的(无论是做“好父母”还是其他),因为人嘛,大部分时候都总还是生活在“需要”里的,有“需要”才显得有“价值”嘛。
我联想到有一次早上送女儿回老家,在车站,我跟女儿说:“宝贝,妈妈不回去,爸爸送你们回去,妈妈有空回去看你,好吗?”女儿认真地看了我一会,高兴地扬起小手:“好!妈妈拜拜。”……那一刻的我,内心五味杂陈,我真切感受到,其实我好需要我的女儿:需要她带给我的小甜蜜、需要她让我体验到我作为母亲的重要与智慧带给我的骄傲、需要她让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朝气……我看到我的好多“需要”,而孩子却如此临在、真实地回应我:“妈妈,我不为你的“需要”买单!”(至少,那一刻我有一丝渴望,女儿不用那么欢喜畅快挥手拜拜…)
还好,我很感激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成长让我拥有了敏锐的觉知力,才让我可以在那一刻因为女儿真实与力量的表达,让我再次明白:“没有人有义务与责任为你的需要买单,除了你自己!”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今天我想说的是,请不要在亲子关系中将自己的“需要”绑架在孩子身上,障碍自己也阻碍孩子去活出自己内在的真实与力量!
保持觉知,看到“需要”升起,要么真实表达出来,同时放下“期待”!毕竟,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需要负全责。你有表达的权利,别人也有不满足的权利。要么,感激对方让你看到你的“独特需要”,然后想办法去自我满足,别在情感或道德上绑架对方,耍流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