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课程改革,改的是什么

课程改革,改的是什么

作者: 深水无澜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0:53 被阅读5次

    离上一篇写的新课改,已经六七年了,那时的课改更多的是学校行为,老师行为,更多的时候,学生是被影响者,缺少主动性。

    而今,又一波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开始了!自上而下,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选择权,主动权。尊重的是个性特质,兴趣爱好。

    10月26号,地点是市一中几千人的会场,几千名“战士”聆听从“前线”拼杀过的前辈分享经验。实战经验多,自然有发言权,让孤陋寡闻者凝神屏息。

    其实,课程改革早在沿海发达城市和教育理念先进的地方开始了。反馈的内容、褒贬之辞不一而足。当这样的改革如旋风般袭来时,大至当地的教育环境,小至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都会陷入一种选择的兴奋和恐慌中。多年的仰人鼻息的处境忽然改变,有些手足无措。改革,竟也会产生这样奇妙复杂的心情!

    回溯源头,改革,为什么要改。

    恢复高考之后的这四十年的光景,“一考定终生”越来越被人质疑,这样单一的考试模式,这样单调的课程设置,绵延这么多年,而与之相配的是中国政治环境稳定下经济的崛起,新环境新发展配套的是旧模式,这又突显出教育部的不思进取和无能,所以,为了与时俱进,要改。

    人性多元而丰富,尤其是青少年,活泼泼的活水一般,而我们所见到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跨进了同一处,在接受力和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开始了接受同一个模子,与世界隔绝般的学习生涯。很快就开始疲惫,厌学。这样的处境里,创新何来?所以,为了尊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必须要改。

    就拿语文来说,语文作为民族特征鲜明的学科,其教材一变再变,但大多是改头换面。最灵动的语言现在被总结出一套套的答题模式,最唯美的表达写的作文多是假大空。中国最深沉可观的文化被忽略,被淹没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所以,你会发现,真正因兴趣而产生的好学者占少数,更多的是疲惫的应付,生生皆为苦行僧。所以,教材的陈旧,和实际生活,学生心理特征格格不入,不改革,语文又会返八股之用。

    语文是多科之首,语文变化会引起其它学科的地震,它代表着返回教育之本,人文素养的养成,它摒弃了浮华、跃进,不求面面俱到,而以更踏实、更深入的方式设置课程内容和评价模式。

    新课程改革,难改的是什么?

    新课改,改的不仅仅是上课的形式,不仅仅是课程的比例,不仅仅是高考科目的组合。

    它改的是人的一以贯之的价值标准。易中天所言: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讽刺的是,国内多数名校成名的关键就是招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学生,校内打时间战。甚至有的学校因学习任务重,校方鼓励不喝热水,晾水太费时间,无双休,甚至假期也在安排自修,这样全心投入课堂书海,哪里有时间发展其他?

    这仅仅是今日之中国吗?不是,这就是中国评价人才的标准,这是中国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数百数千年,亘古未变!课程改革,你能改变整个社会人评价人才的眼光和标准吗?你能改变评价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比评的方式吗?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最后落实的是什么素质?这些素质是不是高校择才的必备条件?如果评价人才的标准不变,选拔人才的套路不变,所谓的课程改革就是空话!

    如果实施课程改革,学校领导和老师需要什么改变?现在领导及一线教师是旧课程授课方式的施课者也是得益者。观念根深蒂固,而他们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是几次培训就能成熟的实验品吗?不可能!那在学习、适应这一片哄哄乱的过程,那些学生是什么角色?他们要被实验,用他们的前途和大好的青春做实验,于他们,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传说,每逢课程改革,受益最大的必是学生。确实如此?选课制有没有赋予了学生选择权,有没有给他们主动性?有!这种形式是看似幸运而幸福的选择。但是,这选择上的主动性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让学生为了自己将后的梦想而选择?还是为了求一个稳妥,为着一个简单而选择?避难就易的现状是,所谓的自由之下,是一种投机心理,这明显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所说的学校控制,老师引导,也是虚晃之势,引导只供参考,控制基本无效,大前途面前,谁敢给孩子们的前途做主,选或不选,最终是家长和孩子的事。

    不过,我现在可以预料的结局是,生源好的学校,百花齐放,生源差的学校依然夹缝生存,发展艺术、人文,那是幻想,大环境没有这样的条件,小环境没有这样的意识,家长没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没有这样的根基。

    教育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改革,只是在死胡同游走。

    所幸,我们发现了教育现状的不足,所幸,我们开始挣扎,破壁,寻一个办法走出困境。然而,这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无数人的实践,从未知的变数里寻找光亮,从随机的挫败里完善方法。

    应试探寻合理,教育力求多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乃至后辈还要多多求索!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改革,改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w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