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寻找自己

作者: 恣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4-03-18 19:50 被阅读0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蓝天

    这句话流传千年,被人广为传颂,也成了中国人标记年龄最普遍的说法,比如,三十而立,不惑之年,比如已知天命。讲透了中国人一生修为修行的几个阶段,从立志求学到随心所欲。

    明代阳明先生是一代大儒,他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之说。提出,人人都有一个良知在,我们要做的只是磨出后天的遮蔽,直指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让良知指导我们的行动,则行动就不会出现偏差。

    这似乎又与禅宗的明心见性之说有点类似。六祖惠能与北宗神秀大师在黄梅五祖处各自留下偈子,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一对偈子。

    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

    渐修与顿悟之说,成了南北之争。实际一开始本是一场学术分歧。神秀大师说的是后天渐次修为,进而成佛。六祖说的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禅机一到,开悟成佛。都有道理。大师之间也未必有多深的隔阂,但一班跟随弟子争斗不息。

    似乎对此也有一个较为中肯的总结,具体出处已记不清。或许就是出自《坛经》,主要意思是说,两者无二,只是对象不同。渐悟之说,主要对于一般智慧的人;顿悟之说,主要对于高智慧的人。按佛家说法,就是人的根器不同,顿悟之法适于“利根器”之人。

    年轻的时候,哈哈哈,虽然我现在也不老,觉得两个偈子,神秀大师说的似乎更有道理,六祖惠能说的很有智慧。当时也觉得很有智慧,但内心其实是不太懂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忽然有一天再看,就会发现,神秀大师说的是修行的过程,六祖惠能说的是顿悟的刹那。一个是量变的积累,一个是质变的飞跃。人生的摸排滚打,跌跌撞撞就是修行,而忽然有一刻,你就会明白,所有这些我们只是在寻找我们丢失的本心。找到了本心,守护住本心,按照本心去做事,你就会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坦坦荡荡。

    这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六祖惠能的刹那所悟,或许就是阳明先生的良知,或许就是夫子的随心所欲。

    道其实是相通的,人生的智慧也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还没有悟到道,说明我们的修为还没有达到,没有完成量变的积累。如果刹那悟到了,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又迷了,说明我们的心性还不稳固,修行还不到家,虽有片刻光明,然而还会被积尘遮蔽。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修行本身就是一件长期的事,只有惟精惟一,方可允执厥中,老祖宗早都说透了,只是我们才悟了一点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就是寻找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jo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