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如果有人能发动群众,与百姓同舟共济,算是仁者吗?”孔子说:“岂止是‘仁’,简直就是‘圣’!尧舜这样的圣人,在这方面也还有问题呢!”而后,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⑴意思是:统治者认清自己与百姓是一体的,知道百姓安居乐业,自己才能幸福,并真心地为百姓做好事。这就是“仁”了。
面对饥荒,鲁哀公请教有若怎么办。有若说:“为什么不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够用啊。又怎能收十分之一的田税?”
有若说:“百姓好了,君主才好;百姓都过活不下去,君主又怎能好呢?” ⑵看来,面对饥荒,鲁哀公不是想减轻田税,而是想增加田税。
统治者只需要爱护百姓,做点体恤民情的事情,就会被孔子称为仁者。但是,孔子周游列国,也没发现一个可以称为仁者的君主、大夫。《论语》中,统治阶层有向孔子问孝、问政的,却没有一个问仁的。
人类群居,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需要“利他”精神,否则,人类社会就会沦为人间炼狱。但是,人们普遍喜欢横向攀比,有“盼人穷”心理,所以极难发展出“利他”精神。孔子无奈地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⑶“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⑷
统治者和老百姓都害怕“仁”。孔子只好用仁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他要求大家从孝悌做起,谨言慎行,选择有仁者的地方居住,“当仁不让于师”⑸,把“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⑹。 他对颜回说:“克己复礼就是仁”⑺;对冉雍说“态度恭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 ⑻; 对樊迟说“爱护百姓”⑼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⑾就是仁;向子张提出仁者的五个条件:“恭、宽、信、敏、惠。” ⑿对原宪说:“刚、毅、木、讷近仁。” ⒀概而言之,孔子给予弟子们的,都是修行的一些基本条件。孔子倡导力行哲学,要求大家按照要求“为之不厌”⒁,逐渐达到仁的状态。颜回“三月不违仁”,其他弟子时间较短“日月至焉而已矣”。此时,孔子仍然不轻易以“仁”许人,就是期待着大家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上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来。
起初,孔子想以“仁”改造统治者。后来,只能用“仁”来教导少数学生。不过,孔子坚信:“仁”利人利己利国利天下。对于推行仁政,也非常自信,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⒂又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⒃
孔子以周公为偶像,想辅佐一个有道的君主,在华夏大地的东方,重新建立一个像周朝一样的国度。这个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用一年的时间稳定下来;第二步,用三年的时间,取得小成就;第三步,用三十年的时候,建成一个“周朝”。
那么,孔子如何用一年的时间,开好局呢?孔子的方法是:“先做到有人管事,赦免他们的小过失,然后推举贤良人才。” ⒄孔子晚年,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开局,当然不成问题。
【注释】⑴见《论语》6.30。
⑵见《论语》12.9。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参考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够用的,怎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君主与谁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与谁富足呢?”
⑶见《论语》15.35。
⑷见《论语》4.6。原文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见过憎恶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其高尚自然是没的说;憎恶不仁的人,他的做人原则,是不让不仁的东西与沾着自己。现实中有人用哪怕一天的功夫学习和实践仁德吗?我没见过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也许有,但我没见过。”
⑸见《论语》15.36。原文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参考译文:孔子说:“面对合于仁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⑹见《论语》15.9。原文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参考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⑺见《论语》12.1。
⑻见《论语》12.2。
⑼见《论语》12.22。
⑽见《论语》13.19。
⑾见《论语》6.22。
⑿见《论语》17.6。
⒀见《论语》13.27。原文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参考译文:孔子说:“没有私欲,永不服输,质朴老实,沉默寡言,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接近于仁。”
⒁见《论语》7.34。原文是: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圣’和‘仁’,那我是不敢当的。不过,学道悟道永不厌烦,教人求道永不疲倦,那可以说差不多吧。”公西华说:正是这个,弟子都学不来呀。
⒂见《论语》13.10。原文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jī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参考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起用我主持政事,一年就可有所作为,三年就会有成就。”
⒃见《论语》13.12。原文是: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说:“如果有圣王在位,必须执政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⒄见《论语》13.2。原文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参考译文:冉雍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做到有人管事,赦免他们的小过失,然后推举贤良人才。”仲弓说:“怎能知道谁是贤才而选拔他们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人家难道会舍弃他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