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16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注释】
“患”者,忧也,故忧患常连用。
“己知”即“知己”。他人了解我,对我而言是“知己”,对他而言就是“知人”。
“知人”意为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评析】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与本篇首章的“人不知而不愠”前后呼应,说法虽然不同,其实异曲同工。但这还不是孔子所要表达的重点。
孔子在这里想要重点说明的是“患不知人”。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知人”?
因为儒学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注定离不开与人交往,而与人交往的首务当然就是“知人”。《尚书·皋陶谟》云:“知人则哲”。“哲”者,“智”也。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知人者智”。若不能知人,贤愚莫辨,则上不得良师益友,下不得贤才而用,此非人之大患而何哉?
再看本篇内容。
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不知人何以识其为人孝弟?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不知人何以识其巧言令色?
第五章子曰“道千乘之国”,不知人何以知其敬事而信?何以知其节用而爱人?
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不知人何以知其未学而学?
第八章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不知人何以知其忠信与否?如己与否?
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不知人子贡何以知夫子温良恭俭让?何以知夫子之求异乎人之求?
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不知人何以观其志?
第十三章有子曰“因不失其亲”,不知人何以知其是否可宗?
第十四章子曰“可谓好学也已”,不知人何以知其好学与否?
第十五章子贡曰“贫而无谄”,不知人何以知其谄、骄、乐道、好礼?不知人又何以与之言诗?
知人则智。仁智勇乃儒家之三达德,儒家行仁,须臾不得离于智,离于智则愚、则害。此所以孔子言“患不知人也”。
【资治通鉴】
刘邦识人得天下
下文是古文经典,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原文易懂,为免失经典韵味就不翻了。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群臣悦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