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1.16: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善读「论语」1.16: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09:59 被阅读30次

「学而篇第一」16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注释】

“患”者,忧也,故忧患常连用。

“己知”即“知己”。他人了解我,对我而言是“知己”,对他而言就是“知人”。

“知人”意为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评析】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与本篇首章的“人不知而不愠”前后呼应,说法虽然不同,其实异曲同工。但这还不是孔子所要表达的重点。

孔子在这里想要重点说明的是“患不知人”。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知人”?

因为儒学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注定离不开与人交往,而与人交往的首务当然就是“知人”。《尚书·皋陶谟》云:“知人则哲”。“哲”者,“智”也。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知人者智”。若不能知人,贤愚莫辨,则上不得良师益友,下不得贤才而用,此非人之大患而何哉?

再看本篇内容。

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不知人何以识其为人孝弟?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不知人何以识其巧言令色?

第五章子曰“道千乘之国”,不知人何以知其敬事而信?何以知其节用而爱人?

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不知人何以知其未学而学?

第八章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不知人何以知其忠信与否?如己与否?

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不知人子贡何以知夫子温良恭俭让?何以知夫子之求异乎人之求?

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不知人何以观其志?

第十三章有子曰“因不失其亲”,不知人何以知其是否可宗?

第十四章子曰“可谓好学也已”,不知人何以知其好学与否?

第十五章子贡曰“贫而无谄”,不知人何以知其谄、骄、乐道、好礼?不知人又何以与之言诗?

知人则智。仁智勇乃儒家之三达德,儒家行仁,须臾不得离于智,离于智则愚、则害。此所以孔子言“患不知人也”。

【资治通鉴】

刘邦识人得天下

下文是古文经典,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原文易懂,为免失经典韵味就不翻了。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群臣悦服。

相关文章

  • 善读「论语」1.16: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学而篇第一」16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

  • 仁者不忧

    仁 者 不 忧 (026) 假期读《论语》,获益匪浅,分享一二。《论语》曰:...

  • 莫忧

    世人有的我也有,世人没有的我也有。所以,我是幸福的!

  • 莫忧

    时光慢慢遛, 少年莫忧愁。 昔日伤心事, 皆做水东流。 花落莫叹息, 花开在前头。 春光无限好, 何事可堪忧。

  • 莫忧

    旁观烦恼, 桥流水不流! 熙熙攘攘皆过客, 几人知苦, 几人知愁! 莫感叹, 不在关中求霸业, 偏向江河泛渔舟, ...

  • 【莫忧】

    视镜皱纹添新愁, 幻想青春永常久。 光阴荏苒摧人老, 花开谢落一叶秋。 红尘滚滚轮回度, 潮起潮落随波流。 弥勒笑...

  • 忧忧我心

    有时候附加值太多总是在期待,然后就一直在期待,没有明确的计划与目标,也容易把别人的期待当做自己的目标然后就迷...

  • 忧忧我心

    黑夜的神秘感,让我沉迷其中。 风雨的到来,为它平添了几分清明。 透过窗外,蹉跎的肢体显得多么...

  • 2022-04-17

    2022年4月16日读《论语•颜渊》 【原文】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

  • 少年心

    江上清风游 江左人自忧 莫问少年何忧 少年自难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1.16:莫忧人不知我,但忧我不识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p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