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狩獵新奇物教育上班这点事儿
TED|为什么他连续100天被拒绝,却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TED|为什么他连续100天被拒绝,却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作者: 澄澈Zoe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00:24 被阅读659次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被拒绝,问询、面试、表白、约见、求助……被拒绝后,我们会感觉着急、失落、恐惧、痛苦,这种统称为焦虑的复合情绪,感觉着实不太好。

被拒绝后,你选择马上逃跑还是越挫越勇?也许你会说,两种都太极端,我还可以稍微试一试,那么你敢试几次呢?你会用好奇和建设性的态度来看待吗?

今天看了一期TED演讲,来自美籍华人蒋甲。

(不懂得怎么插入视频,请搜索“被拒绝100次之后”。)

他有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拒绝的童年阴影,长大后一被拒绝就习惯性落荒而逃,不敢为自己争取更别提实现梦想。

后来,通过一场近乎疯狂的社会实验,他成功化解了自己的“被拒绝焦虑”,还学到了把“不行”变成“行”秘密。

通常鸡汤文和励志电影比如《当幸福来敲门》会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被拒绝,克服就好,坚持就好,可是一般人无法实践和复制。

而蒋甲的示范,简直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哦!


在此,Zoe归纳总结了一下。

1.人本学派——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自己

人是有潜力的、可以改变的,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

6岁的蒋甲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老师给班里每个同学都带了礼物,她让同学们互相表扬,被表扬的人就可以去领一份礼物。班上一共有40个孩子,最后剩下3个人没有得到表扬,而蒋甲正是其中的一个。

于是他开始哭。老师也不知所措。她问了一下:“嘿,有没有人愿意表扬一下这些同学?有吗?呃,好吧,没有……那你们自己去拿一份礼物然后回座位吧。明年要好好表现哦,说不定会有人表扬你。”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烈的尴尬和伤心啊,有这样的“童年阴影”,导致他有“被拒绝恐惧”,他很想改变。

虽然14岁的他,有着雄心壮志——收购微软。但直到他30岁,也没有成立一家公司,只是一名普通的市场经理。

不是因为没有试过。而是因为每当他有了新的主意,每次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想提出一个新的方案,想在一群人面前讲话时,他却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就心生放弃。

他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领导者,不再让6岁的自己继续支配如今的生活。

于是,在一点提示之下,他的不断努力:被拒绝后,从马上逃跑——努力继续交谈——敢于提出为什么?——理解被拒绝的原因不一定在自己——提出对方心里的疑问以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锲而不舍充分准备——拥抱拒绝,走在完善自我的路上。

2.行为学派——冲击疗法

越害怕的事越去尝试,直接处于所恐惧的情境之中,最终飞跃恐惧。

比如,甄嬛害怕猫,就把她扔进猫堆里(离她非常近但有隔离网不至于伤害她),没有一堆猫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堆。

蒋甲找到了一个方法:RejectionTherapy(被拒治疗法),就是出门找被人拒绝的机会,连续30天,别管什么事,只要让人拒绝你就行。最后,你就会对被拒绝感到麻木了。

关键的是,他忠实地每天按照网站方法去实践,并且升级为“被拒100天”计划。

更关键的是,他还自己设计被人拒绝的主意,比如汉堡续杯、星巴克的沃尔玛体验服务……每一件事都那么离奇古怪,要的就是被拒绝!

更更关键的是,他把整个过程拍下来,还为此专门创建了个视频博客,被超过500万人围观。这是督促他坚持的一大因素,有目标不要怕公开,我们要昭告天下,让自己没有退路,直面最恐惧的事。

更更更关键的是,蒋甲追求的不止是对恐惧的麻木,他每次都有新收获,随着挑战的逐步升级,蒋甲从一个不敢在人群中讲话的人,登上大学讲台,最终成为了TED演讲者和帮助他人克服恐惧的老司机。

3.认知学派——合理情绪疗法

改变了认知和想法,就改变了行动。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蒋甲的逃跑回避行为源自他的想法,一被拒绝他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信任、里里外外怀疑一遍然后选择逃跑、放弃。

换个角度想,就不会那么急于逃跑了。

但是人都有思维定式的呀,很难自动转变想法呀,但蒋甲有个很好的方法——换个人来想。

开始创业后不久,蒋甲遇到了一个被投资的机会。然而最终,他被投资人拒绝了。他简直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比尔·盖茨会怎么看一次的投资被拒?他是蒋甲14岁时的偶像。其他创业者会怎么看?

当我们钻牛角尖时,无法自拔。不妨问问,我最好的朋友他会怎么看这件事,我的偶像呢,他会怎么看?你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个时代,上网问问分答、知乎、得到,只要你的问题够具体,有个人特质,就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见解,而不会收到一堆过期鸡汤。

什么是具体问题呢?

比如,你要是问,怎么才能做一场精彩的演讲?你收到的答案无非是放轻松、充分准备、逻辑清晰、语言幽默……

但是你要是问,一个内向的演讲者,如何让演讲的开场轻松有趣?

相信你会发现前所未知的实用经验。

最后,蒋甲还发现,那些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人,在最开始都遭到了拒绝,有些甚至是暴力拒绝。比如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尼尔森·曼德拉,甚至耶稣基督。

他们拥抱拒绝。

蒋甲探究这些人的想法,他们没有用拒绝定义自己,他们用被拒绝后的行动定义了自己。

也就是说,从认知上,不要把被拒绝当做重大挫折,而是把拒绝变成人生礼物,就不会回避和恐惧它,而是拥抱它。

4.个体(学派)——想法、情绪、行为联动法

认知学派认为只有想法即认知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行为学派仅仅追求不再恐惧,人本学派对人的自我完善表示很有信心。

个体心理学(也许不能称为学派)强调整体性。想法、情绪和行为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着手,都能改变其他两个,循环提升,以实现自我追求。

蒋甲就是最好的例子,用鼓励咨询的话来说,想不通没关系,只要设计你的情绪,或设计你的行动,也可以改变你的认知,思想就升华了,带动行为和情绪良性循环。

挑战的第二天,蒋甲打算请求一个“汉堡续杯” 。当他被拒绝时,他的一贯的情绪是尴尬和紧张,行动是逃跑。但是他有所设计,冷静点,继续交涉。他说,“我超爱你们的汉堡,超爱你们的店,如果你们能做汉堡续杯,我会爱死你们的。”

店员说:“好吧, 我会向经理汇报的,以后可能会有这项服务,但抱歉,今天实在没有办法。”这个回应让他真正淡定了。

可以说,整个挑战“100天被拒绝”就是一个行动改变认知的过程。

他是先行动,才逐步提升对拒绝的看法的。

过去,蒋甲被拒绝就里里外外的怀疑自己,后来,他通过“将鲜花种在陌生人的家里”和“星巴克的沃尔玛式服务”的挑战,发现,他人拒绝自己,仅仅是因为所提供的不是他想要的,或者对方觉得这有点奇怪。

此时,他的认知和想法就发生了变化,他达到了整体的提升——当他开展行动后,不恐惧拒绝时,他的想法是,把“被拒100天”变成了个人游乐场和研究项目,想看看到底能收获些什么——他真正拥抱了拒绝!

没想到,他还真的发现了很多秘密。比如,把“不行”变成“行”,秘诀就是问对方“为什么”。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知道这个秘诀,大人拒绝时常会收到一串为什么?怎么长大后就怂了?

蒋甲还发现,如果在提出要求之前,能说出对方心里的疑问, 就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更可能答应要求。

后来他尝试在大学授了课(大概就是被拒疗法)。原本他以为,要实现理想,必须先达到很多标准,比如成为杰出的创业者,或者成为博士才能教学。然而,他只是开了口,一切都成了真。

总之,蒋甲的演讲告诉我们:当你在生活中遭到拒绝,面对障碍或失败时,不要逃之夭夭。如果你拥抱它们,它们也可能成为你的礼物。

据说,看完视频很多人组团练习了100次拒绝大法——这真是非常好玩的行为艺术。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羞耻感,难以跨越自我,活在框架里。但如果当做在戏剧院、游戏场和研究所,你就放松多了。

被拒绝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ED|为什么他连续100天被拒绝,却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ez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