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我们解读《中庸》第十五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这篇文章的文眼,就在第一句「鬼神之为德」以及最后一句「如此夫」。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弄懂了,这篇文章的真正内涵也就清晰了。
从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来看,孔子是确认鬼、神存在的。不但确认鬼、神存在,还认为鬼、神和君子一样,也是「为德」的。
什么是「为德」呢?
按照「道」的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就叫「为德」。
也就是说,鬼、神也是按照TA们的道在「为德」的,鬼、神并不会因为拥有超人的能力就会对人胡来。
在孔子看来,鬼、神的修道为德比人类的修道为德要好得多,这就是「其盛矣乎」的意思。
后面的「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是对「其盛矣乎」的进一步的说明。鬼、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每一件事物中都有鬼、神的因素在其中。
怎么理解这几句话呢?
这几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正因为鬼、神修道为德做得好,所以,在每一件事物中,虽然都有鬼、神的因素,但是,每一件事物都在自然发生,而没有发生混乱。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人的意志在其中,那这个世界会乱成什么样?
……
后面的「天下之人」的「人」,并不包括象孔子这样的,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君子、仁者,而是指一般的普通人。
人类历史不管走过了多少年,普通人的人性都是不变的,只要相信有超能力的鬼、神的存在,就会非常虔诚地去祭拜,现代的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样子。
于是,问题来了。
既然孔子确认拥有超能力的鬼、神存在,那么,孔子对鬼、神是个什么态度呢?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显」是正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鬼、神最微隐的存在真实,也不要回避,而是要正视,要理性、客观地对待,没必要去否定鬼、神,更不要去掩盖鬼、神的存在。
真正表明孔子对鬼、神态度的,是最后一句「如此夫」。
「如此夫」就是「仅此而已」。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即使鬼、神存在,而且所有的事物内在也都有鬼、神的因素存在,但是,鬼、神也是按照TA的道在为德的,所以,作为修道的君子,没有必要去祭拜TA们,修好自己的道就OK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孔子很牛!
……
于是,问题又来了。
既然鬼、神存在,又是这样厉害,孔子为什么不去祭拜鬼、神呢?
因为,在孔子的逻辑中,不管是鬼、神,还是人,所有的生命都是为了「修道为德」而存在的。「道」是所有生命最高的、唯一的法则、护佑。一个生命只要「修道为德」,就不会有其他生命来加害、妨碍你,不管那个其他生命是鬼、是神、还是人。
普通人为什么会怕鬼?因为普通人不修道不为德,自己在摆脱道,自然会怕鬼。不但会怕鬼,还会害怕各种丑恶、权贵、挑战、磨难,这些都是怕鬼心理的延生。
普通人为什么要拜神?因为普通人不修道不为德,却时有非分之想,自然就会寻求所谓的神的庇护。不但会拜神,巴结权贵、势力,也是拜神心理的拓展。
……
《中庸》这一篇其实回答了,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为什么能在官场、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原因了。
真正让王阳明战无不胜的,不是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也不是他转换了「心智系统」,而是因为他「修道为德」,他在自己的「道」中,他在按照最高法则:「道」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自然也就一直在护佑着他。
「道」是所有生命最高的、唯一的法则、护佑,一个人只要在自己的「道」中,再险恶的人生都会顺顺利利的……
网友评论
个体需要“神”,领袖需要“神”,“神”是精神以及行为的寄托和保障,是肮脏勾当最好的替罪羊,一切对“神”的崇拜都是宗教。
对“神”的需要与个体的学识,出生,性别,年龄都没有必然的关系。最博学之士也未必会在这方面比一个凡夫俗子更理智,更明了。何况,科学来源于宗教,来源于神学,科学本身就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