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下班后我们约着见了一面。见面时闺蜜说:“今天总算是把你约出来了。你再不出来,我都怀疑你就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了。”对此我只是笑了
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因外因,因内因,但很多时候是两者的结合才致使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笑。
十七八岁的时候发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或欢乐或悲伤,都值得记录值得发空间发朋友圈,但现在哪怕是天大的喜事,都不再敢发朋友圈,不再敢让好友家人同事知道,不再敢分享自己的喜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加深,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毋庸置疑会发生改变,但很多时候自己内心依旧还是青葱岁月里敢想敢做敢说的自己,但展现给外人看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以前我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自己的感叹,会毫无顾忌的把当时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将真实的自己暴露于人前。但现在却是越长大越不敢将自己轻易的暴露在人前,所有的喜悲都是自己知道的好。
高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自己一直想去外省读书,所以填报志愿时把外省的学校填在最前面,把家乡的填在最末尾,最终导致上了家乡学校的分数线却还是没能被录取,最后被补录到了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学校。
开学时,才出火车站便对这个座城市感到失望,毕竟这座城市与家乡相比,落后的不是那么一点点,即使早就知道这座城市不怎么富有,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最终见到的这座城还是超出了自己心理预期。
开学时爸爸也有陪着我一起来,看着爸爸的脸色想必他也对这里十分不满,但我们两照顾着对方的情绪都没有开口。
直到爸爸帮我办完所有开学事宜,我送他去火车站,看着他的背影一点点缓慢的消失在我眼前,看着在这座城市里我唯一认识了解的人离我而去,独留我一人站在这摩肩接踵的火车站,来来往往的旅人那么多,却再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我而驻足,愿意花费他们的一分一秒和我说句无关紧要的话,哪怕只是让我给他们让让路。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每次打电话都装作一副自己过的很好的样子,在朋友圈也开始了报喜不报忧,渐渐的也就养成了这个习惯,不管遭受多大的苦都不再说出口,全部都由自己扛。
在校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琐碎繁多的部门工作逼得自己神经紧张几度导致失眠,整个人也日益消瘦,和家里人开视频时却依旧谎称自己是因为减肥才瘦的。
在校也因为和室友关系处的不好,寝室里就我一个外地人,其余的全是本地人,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被孤立了。这时就尤其想家,但此时的家却只能用来想不能立马回。
很多时候想着自己在家里是如何被小心翼翼的呵护,而在学校又是如何的任劳任怨却还是被卷进尔虞我诈之中,巨大的反差让眼泪情不自禁的滴落。
大学四年是眼泪掉的最多的四年,是快患上抑郁症的四年,也是一直被别人说我小日子过的非常滋润的四年。
不知道他们是从哪看见我的小日子过的滋润的。
难道是从我一月一度出去吃饭游玩,然后发的朋友圈?难道是偶尔半夜点的外卖烧烤?还是我穿一身换一套的衣服?
之前发悲伤的事被说多愁善感,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发高兴的事又被说成生活过得很赞,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不发朋友圈又被说在你们的世界里消失了。那么我该怎么办?你们能告诉我吗?
最后,我只能不发朋友圈不发空间不发微博。什么都不发,消失就消失吧,因消失带来的闲言碎语总好过因评论带来的腥风血雨。
在自己实在受不了要吐苦水时,我只好另外申请一个微博。关注人数为零,将此微博作为自己的树洞。
目前该微博的微博数已有几百条,之前感觉不能过的槛现在都挺过来了。但是现在我依旧不敢去看之前发的微博,就如同分手后的情侣不能再听热恋时单曲循环次数最多的那首歌一样,一听一看便又会重回之前的暗无天日、无尽深渊,再也没有多出的一分力气将自己从深渊中拽离出来。
我知道你们是我的亲人,我的好友,你们的点评其实并无恶意,只是单纯的将自已的想法观点表达出来。
但一个人过的好与不好不是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吗?你们为什么要从你们的感知角度出发去评判别人的生活且还给别人带来本不必要的困扰,让别人变的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她/他了呢?
有些幸福即使你认为美满富足,有些痛苦即使你认为幼稚无聊,但它们都不应该被揶揄被取笑,因为对我们来说,它们是那么的珍贵那么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