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巢湖文海人文社科
跟着美国特级教师学历史(六)

跟着美国特级教师学历史(六)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05:59 被阅读14次
365/208

(接上回)

这堂课结束后,Mr. Buccieri开始发放阅读材料:“我发放了九份关于bystander和upstander的阅读材料,现在每个人都阅读自己拿到的材料,并按照问题清单做课堂作业,在阅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讨论,或自己发起小组讨论。”  

解读:事情远没结束,最精彩的还在后面。在学生思维的火苗徐徐燃烧的时候,老师又加上一把火——布置了新的阅读材料,是从“upstander”到“bystander”的角色转变,怎么会这样?因为学生思想又产生了新困惑。这些材料为新观点提供了新的证言材料。在学习形式上还是小组讨论,对话即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倾听他人的声音,证实或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

我拿到的阅读材料是《罗森斯查斯街(Rosenstrasse)的抗议》。   

《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 这是唯一一个反对纳粹、成功救助的案例。根据历史学家内森·斯托(Nathan Stoltzfus)的研究,这件事开始于1943年2月27日,星期六。纳粹党卫军(SS)集中抓捕柏林最后一批犹太人,大约有一万名,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很多人是在工作地点被抓住直接塞到车子里去的,有人是从家里被绑出来的,有人是在街上被抓住的。这样的行动并非第一次,但这次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两千个跨界婚姻的犹太人也成为逮捕对象。这些犹太人的丈夫或妻子是雅利安人,以前纳粹把他们排除在驱逐令之外,但是这次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其他犹太人一样。

等不到自己亲爱的人回家,这些犹太人的丈夫或妻子开始拨打电话。很快,他们就得知他们的亲人被送到了位于罗森斯查斯街2-4号的犹太人社区行政大楼。几小时之内,受害者的亲属(大部分是女人)们都赶到了罗森斯查斯街。妇女们大声责问守卫的士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到底犯了什么罪,并试图进入行政大楼,但遭到卫兵阻拦。抗议者们发誓不回家,除非卫兵允许他们见到自己的亲人。他们说到做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数街区之外的人们每天都能听到妇女们的咒骂。 

夏洛特·伊思丽(Charlotte Israel),一个当时参与抵抗的女性回忆道:3月5号,事态到了关键时候。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卫兵们架设起了机关枪,瞄准人群并大声喊着:“如果你们还不走,我们就扫射了。”有那么一刹那,人群汹涌地向后退去,但也就是一刹那的恐惧。现在我们已经无所顾忌了,我们大声怒吼:“你们这是在谋杀!”除去恐惧我们可以呐喊。既然他们可以瞄准我们,我们就可以大声呐喊,我们大声喊叫着“谋杀者,谋杀者,谋杀者,谋杀者……”我们不只喊一声,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高喊尖叫,喊到我们无法喘息。

纳粹官员担心抗议会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次驱逐犹太人的计划。为了使抗议者沉默,第二天,戈培尔下令释放所有和雅利安人结婚的犹太人。然而关押在罗森斯查斯街2-4号那些没有雅利安亲属的八千名犹太人被送到了死亡营。没有人替他们说话。   

勒尚邦的牧师与村民确定无疑是upstander。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呢?他们当然也是upstander。我重点标注了一下文章中的两个日期:“1943年2月27日”和“3月5日”,这些抗议者为了救援自己的亲人在罗森斯查斯街抗议了长达一周的时间,面对机关枪他们只有片刻的恐惧,随即就发出愤怒的吼声,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爱和勇气,他们的抗争迎来了胜利,他们的亲人被释放了。然而文章没有在这里结束,最后的两句让我心中一惊——这群抗议者既是upstander,也是bystander。我重点标注了一下文中的两个数据“大约一万名”和“八千名”,这意味着:抗议者们救出了大约两千名犹太人,另外八千名被送到了死亡营。当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救出了自己的犹太亲人之后,他们不再怒吼尖叫,而是沉默了。

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为什么会沉默呢?我想到两种可能:(1)勒尚邦的居民把犹太人当作“兄弟”,所以选择救援。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把“大约一万名”犹太人分成了两个类别——亲人和犹太人,所以在救出亲人之后他们决定保持沉默。(2)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需要向纳粹保证,在他们的亲人被释放之后须保持沉默,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沉默。   

我们该如何评价罗森斯查斯街的抗议者们呢?有爱有勇气?只管自己亲人不顾他人死活?对亲人之外的犹太人他们并不自私冷漠,他们只是别无选择?看来bystander和upstander是个复杂的问题。   

新材料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兴趣和继续探明复杂问题的欲望,他们开始了新的联想,猜想到各种不同的情况,然后再一一检验,从材料本身寻求证据,明察秋毫,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细节(两个数据“大约一万名”和“八千名”),这就是最有价值的证据,以此来检验他们的猜测。确有证据可以证实,他们的推理就变成了证明,结论也水到渠成:同样一群人,面对同样一件事,既可以是bystander又是upstander。但是,这又是为什么?该如何评价?这应该不是黑白分明这么简单的事情。此时,学生的困惑更多,又进入新一轮的思考考。】

课堂结束前Mr. Buccieri预告了下堂课的主题:“明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你们阅读的故事:那些upstander——选择去抵抗纳粹救助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以及那些bystander——知道犹太人和其他人被迫害的事实却选择保持沉默的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要一起探讨bystander和upstander的故事?因为我们将通过这些故事探讨一个复杂的道德和公民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挺身而出反对不公正和暴力?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只是旁观,任由非正义的事继续?我们对谁负责?我们的选择会给我们自己、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社区带来怎样的结果?”   

我十分期待周四的历史课。  

解读:又是新材料,新证据,新分享,新期待。在老师一步步引领之下,历史学习变成了学生迫不及待的侦破之旅,因为急于探明真相,他们就会主动阅读材料,归纳、分析、推理、判断师,检验结果。在推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谓是费尽心机,总是恰到好处地“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引领学生们”像历史学家一样研究历史“,吸引着学生向前去。】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美国特级教师学历史(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qb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