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桃苑二部的宝宝闹着要共读《红楼梦》,组团期间,各种吆喝叫卖,我被忽悠,成功入坑。眼下又是年度最后一篇作业,不能不认真。
本圣书虽然囫囵吞枣读过多遍,收获不过寥寥,今要精读,不禁脊背发冷。凭经验,越是大白话一样的东西,越不需要揣摩,比如倒霉皇帝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剪不断,理还乱”云云。反之,就是曹公这样的,字里行间,都是内涵。
闲话少叙,切入正题。近一个月,只迷迷瞪瞪精读了两回,却也有些思考,记录一二。
全书以问句开篇“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激发读者兴趣,写法并不新奇。重点在次段,大意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多了块石头,扔了,石头通灵性,然后有了后面的故事,但无朝代可考。呃呃呃,这写法,十足魔幻现实主义啊。和孙猴子脱胎于顽石异曲同工。
后世异国他乡的卡夫卡大概也受了曹公的启发,写《变形记》开篇就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种写法妙就妙在,一开始就不合理,设定了小说的规则。读到后面,会不自然地忽略这种不合理,从而沉浸到故事中。免除了好事者说三道四的麻烦。
首回曹公还再三强调,本胡言乱语的故事不理朝政,不治风俗,不拘于朝代年纪。
读到这里,不能不设身处地地体会一番曹公的苦衷了。曹公家世虽曾显赫,但终究难逃落魄文人的命运,免不了要和文字打交道。众所周知,满清文字狱登峰造极,康乾盛世尤甚。“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了。
据多方考证,《红楼梦》成书时间大概在康熙当政年间,最晚不会晚于雍正。在这样一个高压敏感的时代,写这样一本书,庙堂不拿着放大镜挑毛病才怪。于是来了“假语村言(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等等各种暗示隐喻。数百年来,大家能有机会沉醉于红楼,得益于曹公的良苦用心。
买了脂砚斋版本,只有八十回,权威说法都认为《红楼梦》只有八十回,一百二十回版本的后四十回系出版家高鹗所做。这个残缺也极有说头,为何单单只有八十回,而不是八十一回,古人都是喜欢单数的,比如“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等等。可能的解释也许有几个,一是作者私自处理了,二是客观情况遗失了,结合文字狱来看,作者自行处理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现在且不管那么多,文本好看才是正道。《红楼梦》是滋养了众多小说家的巨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精读自然就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就像梦梦提醒过的,借助于各种解读资料,或许有利于深层理解。希望品到后面的章节,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生硬晦涩。
另外一个要准备的应该是人物关系图了,非打印出来贴在眼前不可。一大群人,挤在一个环境里,就有了产生矛盾的土壤。且细细品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