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农家宅院四周总要栽上一些树木。象那些桐树、杨树丶槐树等树种,人们当初栽植它们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它们将来长成可用的材料,盖房,打家具就可节省一笔不小的开资。至于杏树,桃树,柿树这类果树,人们肯定是希望日后能满足一下口福。有一种椿树,除了能长成有用的材料之外,在春天里还能尝尝鲜,品味独特的滋味。这就是香椿树。
我见过的椿树有三类,分别是:香椿树,白椿树,臭椿树。臭椿,味苦,有股难闻的气味,不能吃。白椿,可吃,嫩茎有种鲜甜味,可生吃,叶子稍有涩味,焯熟就饭也好吃。但最人好吃的还是香椿,它的香味很浓,能扩散很远的地方。香树长到寸许长就是最佳采摘的时机,这就是人们为啥叫它椿头,也叫香椿芽的原因。
香椿芽炒鸡蛋那可是绝配。香椿用清油轻轻一炒,晒干,夏天吃清汤碎面的时候,捏一点放进去,味顿时就提起来了,食欲立刻大增。但香椿属于发散性食物,有宿疾的人尽量少吃或不吃。现在卖的香椿,可着也紫红的很好看,但香味极淡,需凑近鼻头,才能略略闻到些气味。听说这是用椿树籽在大棚里种植出来的。产量高,还能抢个好价钱。
从前,清明前后,就有那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掮着挠钩,嘻嘻哈哈,喊着"扳香椿了,扳香椿了!"就来到了香椿树下。有的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蹿上了树。
下面的大人、孩子千叮咛万叮咛"搂好,再不敢上咧,寻个结实的柯杈,坐稳当。"树上的孩子回一句"没麻答。"先扳一头春椿塞进自己嘴里,故意发出夸张的声音,向树下人炫耀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地下的孩子忍不住留下了涎水。这个说朝我这扔。那个也说朝我这扔。他们都举走双手,做出了随时抓的手势。
树上的孩子也有偏心眼,跟谁对近,就抛向谁。待他们都拿到了香椿,就让香椿顺其自然地落地。树上的孩子,坐在有利的树杈上,得心应手地举着挠钩向目标伸去。一个个椿头像跳伞的勇士,晃晃悠悠地穿枝绕杈,降落了下来。
篮子装得满满的,树下的大小向上喊:"够了,够了。虎子,慢慢下来。"树上的孩子冲着下面喊"都快闪远些,挠钩下来了。"待树下人都闪得远远地了,挠钓从树上也落了下来。随后树上的孩子很快地从树上溜了下来。
"都嫑回去了,走,婶今给你们打顿搅团,炒上香椿芽,油泼辣子一调,保证香得你们寻不见后门。"虎子他妈领着这些七八岁的娃娃,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