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是Evernote公司出品的一款简单实用的笔记软件。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帮助随时记录、拍摄照片、创建待办事项、录制语音备忘等。Evernote公司于2008年5月在美国硅谷成立。2012年5月,Evernote服务进入中国,并启用全新的中文品牌名称——印象笔记。
2016年印象笔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印象笔记有2000万中国用户,中国用户数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0%;中国是Evernote用户数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其收入的第三大市场。粗略估算2000万用户,大概有80万左右的付费用户。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思考的点
1.国内的用户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他用户为什么没有使用印象笔记?根据粗算,国内的白领人数在1.5亿-2亿之间。
2.国内的用户虽然虽然基数大,但是付费用户的占比仅为4%左右,需要研究国内付费用户转化率低的原因。
关于第一个问题。基本有两类原因,用户对印象笔记的功能没有需求;用户使用了其他的竞品。根据亲身体验和对周围朋友的关注,印象笔记更多的是被用来做备忘录或者知识整理的工具,对于纯做备忘录的用户,一些国内的产品,比如奇妙清单等可能更合适,不光可以记录待做的事情,还可以对每天的任务进行管理,而对于喜欢做知识整理的用户,一般有一定工作年限之后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面对众多知识管理工具时,国内用户可能会使用网易有道的云笔记,毕竟是本土产品。
笔者的建议是:从用户使用周期来看,从做备忘录到整理知识体系,印象笔记需要深入场景,做的更深。
针对初级备忘录用户,可以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延伸更多的产品功能,比如有个备忘录的产品模块,用户可以编辑根据日期编辑每天的任务,或者管理长期的目标子任务(健身需要记录每天的训练计划)。如果印象笔记可以满足,干嘛还去下载其他任务管理工具?
印象笔记作为知识类工具,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效率,是否可以辅助用户建立自己的知识树,笔者之前遇到的问题是,产品领域,需要关注的技能点会比较多,初期记录的也会比较散,导致后续整理的时候很费时间,如果初期印象笔记,可以根据笔记本的类型,帮我会绘制出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我只需要进行填充就可以了,很省去很多麻烦。
关于知识的学习,因为记录的知识点很散,后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是否可以根据我建立的笔记本类型,给一些推荐,直接链接到外站相关的知识点,因为一般场景是记录了知识点,但是不够深入,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关于知识的转化,印象笔记里有上万条笔记,分享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可以鼓励用户对自己的某一类知识进行整理后,进行分发,比如可以发布到今日头条,阿里的大鱼号等,因为首先输出成本低,只需要进一步加工,其次人们都有获利的需求,如果知识可以变现,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第二个问题
个人觉得,印象笔记的三类账号类型,免费账号,标准账号和高级账号,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很难因为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多设备浏览而去升级账号。
笔者的建议是
增加更多用户愿意付费的功能,当原有工作流的时间成本过大时,用户会愿意使用付费产品。
比如,比如文档协作,一般互联网公司都在用wiki,只能起到记录文档的左右,但是不能支持多人协作,如果可以实现多人编辑文档,可以对局域网内对所有人可见。对于协作要求比较高的职业会有很大帮助,比如作为客户端的产品经理,管理文档的要求是所有产品的文档都可以被编辑,且只能被对应产品经理需改,其他人都可见,传统做法可能是用Axure+Svn的方法,需要把原型转化成web网页,其他人通过Samba服务器访问,使用中问题会有很多。
最后,个人觉得,印象笔记是一款很不错的产品,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它越做越好,帮助更多的人变得更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