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标引发的思考

作者: 东炜黄 | 来源:发表于2015-08-29 15:50 被阅读308次

    昨天,一位设计同事拿来设计图让我看看意见,上面有这样一个图标:

    我问道:「这个图标放这里,是让用户收藏吗?」

    他答道:「那是标签」。

    可在我的认知里,“标签”长这样:


    他说其实前者既可做「收藏」又可做「标签」,我便没有深入讨论。可回家路上,我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一个图标究竟怎么用才适当?下面是我思考的结果。

    1. 图标是一种信息媒介,为减少思考成本而存在###

    图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看到这个图标,我们知道可以/要停车了。

    一个场景、功能、事物,只要被用得多了,就能被图标化,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图标,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媒介。因为大脑读图认知的速度总是最快的,所以用图标来阐述和表达场景/功能/事物的实际意义,减少大脑的思考成本。

    2. 应用图标时,应该关联环境###

    我们看「的」这个多音字,该读 de(好的)还是 di(目的),取决于它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作为媒介,图标可能只包含一种信息,也可能包含多种,究竟要表达哪种信息,就应该视其环境而定。比如,一个飞机的图标:

    在手机里,它可能代表「飞行模式」,但在网站上,可能就代表「预定机票」了。所以,如果设计师忽略了实际环境而放入一个多重含义的图标,就可能让用户产生困惑。而设计的要点,不正是 Don't make me think 吗?

    3. 图标与文字何时同存?###

    图标作为一种信息媒介,能否完整地传达应该传达的信息,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如果手机设置页面中仅有图标而无文字,恐怕一般用户难以识别各项功能。

    再比如,手机里安装不了不少 App ,如果 App 图标下方没有名称,恐怕一些不常用的 App 就被你忘记叫什么了。当然,如果你的图标像下图那样,肯定没有添加任何文字的必要了。

    那么,什么时候该加文字?其实还是得看所处环境。

    4. 图标的微交互###

    这两年,图标的微交互开始被广泛应用。我认为图标的微交互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图标传达的信息从 A1 变为 A2:

    第二类,图标的信息从 A 变为 B,比如:

    这两类微交互有不同的使用场景,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图标与图标之间的转变,其实是信息与信息的交换。以前我们只在乎信息 A 是否变成了信息 B,却忽视了从信息 A 到信息 B 这个转变过程所能带来的价值——更进一步的信息传递。

    仔细想想,这个微交互的过程让我们的感官捕捉到了「交换」的发生,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获知信息从 A 变成了 B。微妙之处在于,微交互本身传递了一个信息:交换正在发生。而正是因为这个微不足道的信息,才给设计带来了那么一点点的人性化。

    你觉得呢?


    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图标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ik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