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记得茅盾,不记得吴荪甫

作者: 光影剪刀手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21:52 被阅读131次

偶然间,在地铁里看到一块新换的广告牌,上面写有茅盾的一句话:

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是不一定有怎样多的成效如所预期。可是这命运观又和自然派的命运论有些不同。这命运观里很含着奋斗不懈的精神。

经查,此语出自《茅盾全集》,但具体是出自其小说,还是其他作品,就无从得知了。

对于茅盾,除了知道四年评一次的茅盾文学奖以及中学时学过的课文《白杨礼赞》,其他竟没什么印象了。

即使有,也是程式化的背诵式的记忆: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这是应试教育留在脑海中的烙印,依稀还能张口就来,像相声里的贯口。但这些作品的名字仅仅是名字而已,竟完全不知道写了什么、主人公是谁。

就中国近现代文学而言,经过时间的淘洗,茅盾的作品湮灭于洪流中,像惊鸿一瞥的浪花,只绚烂一时。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对鲁迅、巴金、沈从文、老舍、张爱玲、甚至周作人的作品都有印象,对作品中的人物有的记忆深刻,比如孔乙己、祥林嫂、曹七巧,有的则依稀还有印象,比如觉新、翠翠、祥子、王利发等。但对于茅盾的作品,除了课本里学的那棵白杨树,竟不记得一个鲜活的人物。

由此可见,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的重要性。塑造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比文辞优美重要一万倍。

之后,在百科里查了一下,《子夜》的主人公是 吴荪甫。但这部1930年代的小说,时过境迁、时移世易,离我们太远了,已经失去了意义。

还好有茅盾文学奖,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蛙》等获奖作品,不然,很有可能连茅盾这个名字都会被遗忘。

如果中学课本中没有了《多收了三五斗》,估计没人记得叶圣陶是谁。

时间是无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东西会被遗忘。

相关文章

  • 只记得茅盾,不记得吴荪甫

    偶然间,在地铁里看到一块新换的广告牌,上面写有茅盾的一句话: 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是不一定有怎样多的成效如所预...

  • 吴太爷的死是《子夜》的焦点

    我觉得茅盾的《子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是作者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更主要是描写了吴太爷的死。 ...

  • 读《子夜》

    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这也是吴荪甫的梦想。吴荪甫,一个魁...

  • 每一个炒股的人都应该读上十遍《子夜》

    我认为茅盾的《子夜》是描写金融市场最好的小说, 尽管是90年前的上海。 吴荪甫以民族资本家自居,但是本性跟所有的资...

  • 吴荪甫的派头

    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朗宁,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车厢里先探出一个头来,...

  • 吴荪甫想开枪自杀

    电话铃猛可地又响了,依然是那么急! 这回吴荪甫为的先就吃过“定心丸”,便不象刚才那样慌张,他的手拿起那听筒,坚定而...

  • “超越自我的命运”

    “要镇静!即使失败,也得镇静!” ——《子夜》第十九,吴荪甫 “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

  • 矛盾小说《子夜》读后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战乱不断,民生凋敝。 可是在上海,还是一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光景。 吴荪甫将吴老太爷从乡...

  • 子夜

    子为十二支, 夜为白昼始, 子夜,子夜, 其黑尤烈。 听, 吴荪甫一众资本家的窃窃私语, 喊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

  • 读《子夜》第二天

    读《子夜》22%,主人公逐渐显现,吴荪甫,上海企业家;书中描写他具有坚毅的性格和过人的胆识。在上海开了一家丝厂,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记得茅盾,不记得吴荪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db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