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不同场合听到看到过《易经》,一度有过一些疑惑或误区,
1,《易经》是占卜算卦的玄学、迷信?
2,《易经》《周易》一团麻,孔子到底读的是啥?《易经》就是《周易》?
这些,直接导致自己对《易经》的避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况也没那个时间去满足这个好奇心。
直到某一天,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觉得该好好读读《易经》了,就象深入读《论语》之后,改变了上学时至今对《论语》的那点粗浅的认知一样。
孔子“克已复礼为仁”,其实他并不呆板拘谨,比如,“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老子骑着青年如道似仙,其实也主张“塞其兑闭其门”,“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近日初识《易经》,知道它不只是儒家的源头,它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竟是与老子《道德经》也如出一辙。(关于这个部分,时间和篇幅所限,改天再写我的理解,下面做个示例)
比如,《易经·系辞》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说,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两种力量。而阴阳的互动,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用《易经》的思维,一即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生出万物来。
所以,不只是儒家,道家也继承了易经的思想。
易经,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是《周易》。
周易,所谓周者:一为“周代”,二为“周普”。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南怀瑾老先生说,《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在汉代居儒家经典之首,从唐代开始,《周易》从“六经”之首升为群经之首,也被认为是诸子百家哲学的起源。
所以,回到开篇的疑惑或误区,
因《易经》“三易”仅存《周易》,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
《易经》被认为是占卜算卦的玄学、迷信,长期被用作“卜筮”,占卜吉凶,其实,占卜算卦只是《易经》的一项功能。《易经》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多个领域丰富的知识,阐述“自然而然” 的规律。
所以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
几千年来,大浪淘沙,易经所以成为中国哲学乃至多个领域援引的典籍和万经之源,是必然有它经得起推敲的理由的。
脑袋里的一部分知识点,因此而连成了线,汇成了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