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辛夏禾yuan
我没去过康定,可是过了那么久,康定还是那个康定,情歌还是那首可以轻而易举就能让人流泪满面的情歌,许是这也是我一直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吧。
这部电影的名字和歌曲的名字一样,叫做《康定情歌》,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是在高中,姐姐家,我记得那是cctv电影频道,后来记不得多少剧情了,可是电影结束的时候,却满脑子都是康定这首情歌。
她唱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哥,人才溜溜的好哟
藏家溜溜的姑娘,看上溜溜的他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他哟
……
这是女主角达娃第一次在剧中唱歌,她躲在人后,战战兢兢的告诉李苏杰说,她是奴隶,是不能在人前唱歌的,可是他告诉她,达娃,你要记住你是个人,和头人和太太一样平等自由的人。
她虽然不明白,平等和自由是什么意思,可是达娃却记得,李苏杰的每一句话她都牢牢的记在心里,于她而言,他是她的恩人,也是她的爱人。
影片中的康定,位于四川甘孜东部,剧中那里景色怡人,风景秀丽,就连画面都忍不住想要去看看,关于康定的介绍有很多,而康定却大多因民歌《康定情歌》而名扬天下。
影片开始的时候李苏杰已经白发苍苍,婷婷站在身边叫他外公,他低着头坐在屋子里,六十年了,烟雨朦胧中,他依旧只有一个执念,就是一定要回甘孜,去见他的达娃。
那份随着时间流逝却从未曾消逝的爱情,在分离那么久的岁月中,纵使山高水远,依旧还是牵动着相隔万里的他们。
佛曰,人间有七苦,其中之一便是爱别离。
1950年解放军进驻康巴地区修筑川藏公路,随解放军修公路的大学生李苏杰,遇到了从小就是农奴的藏族女孩达娃,那时候她二十岁,带了十五年的锁链,而李苏杰恰恰为她砸开了锁了她十五年的铁锁链。
人群里,达娃低着头不解的问他说,解放是什么意思?
他说,解放就是解开,然后放走的意思。
许是看出了她的局促不安,所以李苏杰连解释都通俗易懂,于是她也了然于心。
泸定桥下河水汤汤,她在泸定桥上,问李苏杰和他身边的战友说,你们解放了我,我可不可以跟你们一起走?
那天她站在大雨滂沱里,向很多人讲述了她的生活,她的往事,虽然受尽苦楚,可是提及那些事情的时候她并未歇斯底里,足矣见得这个姑娘的过人之处。
坐在李苏杰的旁边,达娃第一次知道,枣蓉麻饼的味道就是甜的味道,而甜,就是苏州的味道,在她的脑海里,她对苏州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苏州在哪里,所以,她让李苏杰用钢笔把这两个字写在她的掌心里。
她说,她要看看苏州是什么样子的。
从那时候开始,苏州这两个字于她而言,深深的刻在心里,六十年再也没敢忘记过。
她知道李苏杰有一枝昂贵的钢笔,听他提及,钢笔是在他考上大学那年,母亲在为资本家的公子洗了两个月的衣服才从旧货店里买到的。
她不说话,却默默地记在心里,许久之后她拿出了一个早已用纯白羊毛编织成的笔套,递给李苏杰,她说,你的钢笔这么金贵,我用羊毛为它做了一件衣服,你给它穿上去,看看合不合适。
她淳朴的心里,什么都是美好的,她小小的心意全都写在干净的笑容里。
李苏杰把钢笔轻轻地装进套子,深情地对达娃说,我们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这可是千针万线呢。
这支钢笔以及这个钢笔套,李苏杰一直把它们带在身上,再往后的岁月里,不知看了多少遍,湿了多少次眼眶,六十年后在他得以重返甘孜来寻找他魂牵梦萦的达娃时,故物依旧在,可是情人却两相隔。
达娃曾经告诉他,在藏语中,达娃就是月亮的意思,以至于李苏杰把这两个字牢牢的记在心里,在六十年后,别人告诉他说,达娃在藏族里是一个姓氏,我们这里有很多个达娃,他忽然茫然无措,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
很多人问我说明明已经知道其中的所有剧情,可是为什么却还是每次看都泪流满面,除了电影本身,我想就是他们爱情了吧,虽是遗憾,可是相比于这个上了床都不会有爱情的年代,六十年的等待,许是如今的我们都无法企及的地方。
那时候,工地休息时间,李苏杰顾不上吃饭,去为达娃打来了明天烧火要用的柴。
在清澈见底的溪流边,李苏杰为达娃背着沉重的水桶,可是她们的每一步路却都走的其乐融融。
那时候,为了帮李苏杰缓解高原反应,达娃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个人跑到海螺沟,采来红景天和天麻,熬了浓浓的汤药。
站在湍急的溪流边,李苏杰告诉达娃说,等路修好了,他要带着她一起到苏州去,到上海去,他要为她请最好的声乐老师,他要让她成为藏区最优秀的歌唱家。
可是,能不能成为藏区最优秀的歌唱家,这些达娃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她能不能跟他一起去苏州。
他一往情深地指着脚下的溪水告诉达娃,这里的溪水会沿着小溪一直流,一直流,流进大渡河,流进长江,最终流到位于长江另那一头的他的家乡——苏州。
许是达娃最初怎么也不会料到,她这一生会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艰难等候,她足足等了六十年,最终也没能等来她的李苏杰。
我想她是怪过他的吧,在那么漫长的时光里,否则扎西和卓玛在听到李苏杰和婷婷是在苏州来的时候,眼神里除了责怪就是失望,他们本是热心的人,却唯独对他们袖手旁观。
可是,六十年了,达娃还是爱他的,她连遗愿都是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当初她与他相遇的那条溪流里。
达娃终其一生可能也想不到,在她去世后的十几天,她等候了一生的李苏杰终于带着她最爱吃的几大箱枣蓉麻饼和一大包当初他写来却都被退回的信件来了。
最初,按照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约定,公路修通后,李苏杰先独自回到家乡苏州,然后再接达娃去苏州。
可是中途他写给她的每一封信都被盖上查无此人的印章,然后退了回来,在最初的六年里,他每逢节假日都给达娃写信,尽管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
后来,在他被打成"右派"带往农场劳动的途中,乡邮递员给他带来了一封来自甘孜的信,信是刘二写的,在信中,刘二直截了当地告诉李苏杰真相,说他们就要结婚了,并叫他不要再纠缠达娃。
那是李苏杰收到的唯一一封来自甘孜的信,从此他的满心等待,变成了伤心欲绝。
他用冷冰的口吻回了一封信给达娃,说知道她得到了幸福,希望她快乐进步,信的抬头和结尾全都变成冷冰冰的"同志"二字。
这也是达娃收到的唯一一封来自苏州的信,信里的每一个字,她都认识,在往后六十年的时光里,不知道读过了多少遍。
卓玛和扎西的责怪许是为达娃六十年的等待,那满满一袋子的信,封封查无此人,是李苏杰六十年的想念。
他曾经跟她说,达娃,你要记住了,干净的灵魂和善良的品质,才是最值钱的。
于是这一生,即便是到死她都记得李苏杰说过的这句话,她带领村里人修建了无数条公路,道道宽敞,可是众人皆知她自己门前却没有一寸好路。
李苏杰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都捐赠给了乡里,他说,他要为她修一条公路,从她的家门前,到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从此畅通无阻。
有人说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穷到很多人饥肠辘辘,但是我却认为那是一段每一个人都很富有的岁月。
因为那时候,爱情可以纯洁的如同康定山上的白雪,人心可以真诚的如同康定的蓝天白云。
影片的最后李苏杰顺着小溪把他六十年来,写给达娃的每一封信,都随着她的尸骨邮寄给远方的她,我不知道达娃会不会收到,这些迟到了一生的信件。
可是我知道,转身的那一刻,白发苍苍和步履蹒跚里,李苏杰许是再也回不来甘孜,再回来,便是他口中对于外孙女的那句叮嘱。
他说,婷婷啊,等我死了,你一定要把我的骨灰从苏州带来这里,然后撒在这条小溪里,因为我要顺着这条小溪,去找我的达娃。
这六十年来,他一生未娶,她一生未嫁,就是他们的爱情。
藏族姑娘的歌声回荡在康定的上空,她们唱,李家溜溜的大哥,人才溜溜的好哟
藏家溜溜的姑娘,看上溜溜的他哟
........那一刻,他们都动了心也动了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