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做

作者: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4:38 被阅读41次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  6

    4.6【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①;恶不仁者,其为仁矣②,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③,我未之见也④。”

    【注释】

    ①无以尚之:无以复加。也即最好。尚,超过。

    ②为仁:实行仁德。为,实行。

    ③盖:大概。

    ④未之见:即“未见之”。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喜欢仁德的人,以及真正讨厌不仁的人。真正喜好仁德的人,那是最好的;讨厌不仁的人,他们在实行仁德的时候,能够不让那些不仁不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有人能够用一天的时间去用力实行仁德的吗?我没有见到力量不够的人。大概还是有这样的人吧,只是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而已。”

    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第一句话,读起来比较拗口,也似乎很难理解。在这里,孔子首先说他没有见过两种人。第一种,就是真正喜欢仁德的人;第二种,是“讨厌不仁”的人。

    对于行仁德来说,如前述所讲,有三种行法,即“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安而行仁的人,基本上是见不到的,因为恰逢春秋乱世,如颜回般安贫乐道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世人“学仁”“行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非是认为行“仁”对自己有利,或者有部分人去“学仁”“行仁”是勉强为之,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爱仁”。

    同样的理由,他们也不会真正的去讨厌“不仁的人”。就比如,对于某种不道德的现象,肯定是谴责者众,但是对于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各人谴责的目的就不同了,或许是廉价的道德清高;或者是当时大家都是一片谴责,自己身不由己;或许是为了满足自己虚伪的道德高尚心……即,真正因为自身对“不仁”的厌恶感而去讨厌“不仁”的人太少。

    第二句话,实际上是把“行仁”分为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真正喜欢仁德”,这是最好的,但是这是很难的;其次就是“讨厌不仁”,也就是说,做不到真正喜欢仁德,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能够做到真正讨厌不仁也是好的。因为最起码,真正讨厌“不仁”,至少不会把“不仁”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也就是说,因为讨厌某种行径,从而自己避免实施该行为。比如真正的厌恶“不孝”的行为,那么自己自然是不会去做“不孝”的事情。

    第三句话就是孔夫子的感慨了。就是说,其实“爱仁”“行仁”并不难。用一天的时间去尽力做到“爱仁”“行仁”难吗?并不难,那么为什么做到的人却那么少呢?夫子就说了,大家都是有“爱仁”“行仁”的能力的,没有做到,大概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还是大家不愿意去这样做吧。这里,既是夫子的感慨,也是夫子的顾影自怜。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抵如是。

    最后一句话,则是孔子的谦词了。毕竟大凡所说的话,大多是不能说的太绝对的。所以孔子才说,或许还是有真正“爱仁”“行仁”的人,或者至少是真正做到“讨厌不仁”的人,只是我没见到罢了。

    Ps: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邮箱liyao3633@163.com,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三言与两拍”后台私信我。我不反对作为学习或者传播使用,但是如需使用请声明作者。毕竟,考证不易,且用且珍惜。say-love-to-life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书画诗词院 官方微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cp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