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所幼儿园实习,有一节美术课让我印象深刻。
那位老师大致是这样上的:
小朋友们都见过雪人吗?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雪人。
(接着老师把自己画好的雪人向黑板上一帖),小朋友们都看好了,雪人的头应该是园圆的,鼻子应该是三角的,眼睛应该是长长的、大大的……
好了,小朋友都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开始画吧!
到了最后老师收卷子的时候,我发现了个很奇怪的事。
所有的画都是圆圆的头,尖尖的三角鼻,长长的、大大的眼睛,用的颜色一样,构图方向也一样,唯一不同的应该就是线条了吧!
全班20多个幼儿的画几乎都和老师的吻合。我不禁想问这样的教学方法真的对幼儿好吗?
好处是有,它可以锻炼幼儿画画的的能力。
然而记着上课时老师讲过,在幼儿期时,正好是幼儿绘画的敏感期和幼儿绘画发展的定型期。
因此我们要抓准时期用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
(绘画敏感期:是幼儿天然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绘画中,他们根据内心的引导,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喜好、情感及对生活的感悟。
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机,并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与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在幼儿有能力把自己的绘画从呆板到生机的时候,是什么在扼杀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呢?
对,很大原因就是源于我们的教法。
我们理论中学的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但它只说了是引导者,并没将具体的怎么引导告诉我们,但确定的是引导者的意思决不是单单的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来学习。
这时就需要我们拿捏好这个“度”,既不能不给幼儿讲怎么画,
又不能让幼儿随意的乱画,规矩还是要有的,无规不方圆嘛又要给幼儿留够充足的发展空间。
那我们该怎么弄呢?
就继续拿画雪人这课做例子吧!当时我正好也听了另一个班优秀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
她首先提前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雪人及幼儿园附近的雪人,参观中就在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雪人的相同和不同,并让幼儿看、听、闻、摸等。
紧接着带领幼儿观看一些有创意,新颖的雪人动画。
最后她总结了句“每个雪人都是独特的,当然,老师相信你们心中的雪人也是多姿多彩的,下面让我们小朋友一起画出我们心目中的雪人吧!”
最后这个班收卷子时的场景大家可想而知吧!
我在能看到每个幼儿的画都是雪人的情况下,我还能看出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记着快下课是还隐约听到有个幼儿问老师“雪人的身体为什么都像葫芦那样啊!”。
这位老师的回答亮了,“因为呀,你看到的雪人都是葫芦家族的,他们还有好多其他家族的我们没看到呢,你可以试着画画你想看到的家族雪人。”
后来过了几天我看到了那个班绘画展示墙上的雪人。
哇!简直超乎想象,有变形金刚形状的,有小猪佩奇形状的,还有小魔仙形状的,等等,因为老师那句话。
他们班这是要出多少个雪人家族啊。
再细看,雪人身上的装饰,脸上的表情,各雪人的造型也是各不相同,颜色的运用上,结构的处理上也是各有千秋。
我想这应该才是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正确打开方式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了,不仅老师要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每一个家长更是需要,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永远的老师。
而要想好好掌握必须要我们在勤思考的基础上掌握好关键的“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期内使幼儿更好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