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时间总喜欢看古诗词,偶尔也自己写几首附庸风雅。虽然对于诗词,连门槛都没到,但还是有这么一群诗友可以交谈。一次,诗友问:古今诗人,你们最喜欢谁?喜欢的诗人太多了,一定选一个,脑子闪过很多人,直到定格到了李白。我便确定了我的观点,李白在我心中是古今第一诗人。我喜欢他的仙风道骨,我喜欢他的风流隽逸,喜欢他月下独酌,喜欢他气盛九霄,最喜欢的,便是他这一生,活成了我想要的模样。
余光中的评说就概括了世人对他的看法: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只要一想到这个词,不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就是繁花似锦的街巷。而这个盛唐出了一个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父亲李客是个商人,家境殷实。李白少时文能诗书礼乐,武能骑射问剑。后来,离了家,便是一壶酒,一青衫,一把剑,一腔热血地去浪迹江湖。
李白年轻时候喜欢求仙问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一路游览山川湖海,也留下了世人惊叹的诗文。如果说观山看云是李白的乐趣,那庙堂当官就是李白的志向。世人皆说李白不走寻常路,不愿科举入仕。实则在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的儿子是很难参加科举的。也有说李白户籍不在中原,自然也不能参加科考。李白只能走另外一条路:找关系。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称他谪仙人,到皇帝面前推荐李白。认识了玉真公主,公主也到皇帝面前推荐李白。认识了吴筠,吴筠也在皇帝面前推荐李白。李隆基听闻,急忙召见李白。于是便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李隆基见到李白更是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这样的礼遇,足够在当时卷起一番风浪。
李白以为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到了,然而皇帝却给他翰林供奉的官职。除了离皇帝近点,实则一个陪皇上消遣的闲官。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但皇帝却也未曾采纳过李白的政见。一次李隆基与杨贵妃赏花游玩,起了兴致,喊来李白写诗助兴。李白醉醺醺地就过去了,也就后来著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自诩文才过人,一腔报国志却只能在皇帝面前写诗弄墨,多少有点不甘。再者李白狂傲不羁,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为其研磨,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后来遭人谗言不可避免,李白便抛下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上书辞官,李隆基赐金放还。其中,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凡是李白所到之处,官员都要支予酒钱,不得怠慢。李白虽然没在官场得意,人生如此,实在是活成了民间侠客的潇洒模样。
这时的李白已经四十多岁了,年轻时的激流勇进,这时候或许该考虑歇歇了。或许从此远离庙堂,去往江湖之远。那首月下独酌便是这个时候写的,满腔热血,雄图壮志,蜀道再难也阻挡不了入长安。好不容易得见君王,君王却许他诗酒作伴。明月高照,李白与友人喝酒,长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穷愁千万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待到酒尽人散,热闹只剩下冷清。李白喜酒或许更喜热闹,不至于对月共饮,与影相叹。
后来安史之乱,李隆基地位不稳,天下纷乱,李白又燃起了他的热血与抱负。永王李璘这时候招兵买马打着平息叛乱的名号,三请李白出山。李白觉得自己这匹千里马终于遇到伯乐了,终于能够一展宏图。李白欣喜若狂,踌躇满志,为永王写下: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斗志满满,却没想到,永王广招贤才是别有用心。李白因此入狱,李白的政治能力也因此遭到后人的质疑。
嗯如果说之前李白性格不适合当官,那么这时李白便是与当官彻底无缘了。李白跟错队伍,锒铛入狱。若不是有人说情解救,恐怕李白就要命绝于此了。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于是也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时的李白,不再意气风发。
当年送别友人之时,李白对着明月长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今的明月依旧,自己却成了长安西辞的故人。李白老矣,但世人总是忘记:相信李白的酒能消愁,李白的醉能忘忧,李白的山水能消退他的狂傲,李白的云月能让他忘记年少的抱负。李白年轻时候太过意气风发,他本是山水游客,临了,成了一叶归舟。他本是月下来者,临了,成了对月孤影。
只有杜甫看得最清楚,说他: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李白从来潇洒,从来狂傲。借了半辈子月光诗酒年华,借了半辈子月光孤独终老。但李白永远活成了诗的模样,李白就是诗。像他写的诗那样,将他的悲欢藏匿山水间,将他的孤独融于云与月。于是,就连他死了,世人也要给他一个美丽的传说:李白在船上喝醉了,伸手去捞月亮,谪仙从此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