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时间总是一闪而过,该办的事还没办,又不得不返程。坐着绿皮火车咣当四个多小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忙赶回家,一进屋白丁疯狂的向我扑来,吭吭唧唧要亲亲要抱抱。对毛孩,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热情,以至于,常被我侄子醋意满怀的说我爱狗不爱他。
带白丁遛弯的时候,物业大哥调侃怎么给毛孩过六一,突然又让我顿觉愧疚。无论时间怎样紧迫,每次回老家我都不曾忘记给家人们带礼物。此次六一,我却没给自己的毛孩准备任何惊喜,还让它独守空房等着我回来。
值班的周末,我决定把白丁带去办公室,一起享受彼此陪伴的幸福感。它乖乖的坐在车筐里和我一起迎风前行的样子,写满了喜悦。为了减少颠簸,我不再像平时那样随意玩偏移,每一个小坑小洼都会小心翼翼的躲过。5千米的路程,比平时延长了20分钟的骑行时间。在这延长的时间里,我思考了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0978/4d2c61d807a8242d.jpg)
我常常给自己设限,给所谓的爱定义。总说爱应该是陪伴,是分享。可对待父母,我还是做不到不厌其烦的听他们说那些家长里短,做不到甘愿放弃事业,静心陪伴他们安度晚年,哪怕是这短短的个把月的住院。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自私的成分里面掺杂更多的是焦虑。回来前一天,看着父母双双住院,我的焦虑开始疯长。焦虑父母的养老问题,焦虑自己的美好前程。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我想尽孝,想给父母做饭,陪着输液,谈天说地,但是我又害怕失业,因为过早经济独立才是我们让父母放心的首要条件。
医院是个无底洞,扔多少钱都填不满。庆幸我有一个豁达善良的姐姐。她总是能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为我们考虑,为家人分担压力。每次家里有事,都是她出钱又出力,即使她的体质最弱,她也会半夜三更爬山涉水第一时间赶回家里。仅仅是因为妈妈说的:你姐心眼好,你姐工作好吗?我觉得不是,是因为她是家里面唯一懂爱的人。
父母在,不远游。
这是大了才能深刻体会的话。我们兄妹三人,在父亲的打骂声中长大。小时候,姐姐和我都曾立下誓言,一定要考到外地上学,越远越好。直到今天,兑现承诺,姐姐后悔了,而我却没有。她变了法的劝导姐夫和自己调回老家工作,只为离父母近点。她能耐心的听父母唠叨,能安抚脾气暴躁的父亲,能给两位老人我们都羞于表达的拥抱。
成为一个豁达的人不止后天修为,我觉得我的姐姐自带天分。
这次回家和妈妈再提起小时候的事,我仍不能看开。奶奶重男轻女,经常把糖果藏起来留给哥哥一个人吃。80多岁的奶奶记性不好,经常忘记我们兄妹三人的衣柜位置。我去衣柜拿换洗衣物的时候,糖果哗啦一声从我的衣柜全部掉了出来,奶奶才问了一句:三儿,你吃吧?我生生的回了一句不吃,跟奶奶确认是否还放在这里,就把糖果塞回衣柜。我一直记得奶奶对我的不好,所以在她过世的时候也没能挤出一滴眼泪,从而遭来父亲的一顿臭骂。而姐姐却不一样,无论奶奶怎样对待我们,她都耐心的给奶奶讲故事,给奶奶端屎端尿,带着我一起搀扶奶奶上下炕。时至今日再说起,姐姐仍眼泛泪花的说想念奶奶。
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从小到大,我是姐姐的护花使者,姐姐也是我的暖水袋。无论我们两个人是谁先遇到难题,我们都第一个冲到前面给彼此支撑。我知道自己走了很多的弯路,即使面对再多的挫折,吃了多少亏,我都不肯低下自己倔强的头,仍保持着坚硬的性格。姐姐从不会训斥我,则是用她一贯的温柔搀扶着我,用她擅长的耐心开导我。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段人生路。
我和姐姐一起步入中年,但价值观却仍然隔着一道栏杆。认知层次不同的人,格局真的不一样。
小时候,我看着她抱着书本废寝忘食的时候,笑她笨;每次在后面推着她学习骑单车,她拐进沟里的时候我笑她笨;看她不会我们玩的各种游戏时我还是笑她笨。
直到我和姐姐一起考重点,我落榜而她录取的时候,直到她在大学时为了带家教一晚上就学会了单车的时候,直到她为了和姐夫一起工作停薪留职顺利考上公的时候,我再没说她一句笨。而我,才是那个最笨格局最小的人。
百善孝为先。我不忍心踩死一只蚂蚁,但却不愿意跟父亲多说一句话。我每天对着自己的毛孩自言自语,却听到父亲的问话闭口不答。在家跟着妈妈和姐姐一起在菜园给豆角支架的时候,我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咱家就我们娘三儿该多和谐啊。
春节第二天的清晨,我在朋友圈写下:放弃一个六岁小孩的眼光看世界,以现在三十五岁的眼光透视我的感觉和认知。重新把过去的事情一一化解,不要把过去带到未来。
今天重新审视自己,发现我仍然停留在六岁没有成长,还在爱着自己的爱,梦着自己的梦。还在用六岁的眼光看着这个世界,还是把过去带到了现在,还是羞于改变,害怕面对。
焦虑一天天在疯长,我好像又变回了曾经匆忙背起行囊离家出走的叛逆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