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如兰《隔世的回忆》是思念的倾述,挂着露珠的粉梅,翠绿的灵动的风,火烈鸟羽毛般燃烧,黄昏燃尽最后一滴血,没有羽毛的文字像一只只蝴蝶飞进你的胸膛,每一个意象都美得让人心颤,化情为诗,吐气如兰。
何霖《祖父是一个传说》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我的祖父也是一个传说,那个时候能在省城读到高中毕业的全县就我祖父一人,我的祖父去世时我父亲还不到一岁,我的父亲也在后来的文革中挨整,下放,我也曾经是个狗崽子,往事不堪回首,更不堪细说。
郑小琼《父母在车上》写父母坐长途汽车来东莞过年,写一家人即将团聚的兴奋,写对父母长途颠簸的担忧,写在外打工的不易,那边说父母到站了,这边去接的车子还在路上,文章戛然而止,父母却千呼万唤未出来。
苏沧桑《水知道》以水的形态和经历隐喻人的一生,从天而降的雨,纯净透彻懵懂无知的泉,从无欲无求到见异思迁的湖,日夜奔腾越来越浑浊的河,作为最后归宿的海,然后再等着下一个轮回,变成水蒸气,变成云,变成雨。读完冥想,我是江河中的哪一滴水,什么时候能再变成一滴雨?
沈飞龙《忆乡人》以知青的视角回忆那蹉跎岁月里的人和事,那隔一层窗户纸就可以捅破而最终没有捅破的初恋,那穷得蔫儿吧唧却自尊心极强的“倒挂户”富贵伯,那力大如牛食量也如牛有荤就卖命没荤磨洋工最终却落了个残疾的根发。字字是血,声声是泪。
也果《缓慢》写街边集市向店面经营的演变过程,集市的市井味儿和红火劲儿让人怀念,店面经营的有序和街道的宽敞让人赏心悦目,孰优孰劣还真是一言难尽。作者不屑于抒情议论,只是一味地白描速写和黑白片。
李新军《流放羊》写羊的宿命,写羊的自我流放和被流放,写羊的修为和化境,写羊面对生活的散淡和面对屠刀的淡定。背景忽而闹市忽而渡口,忽而湖畔忽而屠宰场,视角忽而是幻化为羊的人忽而是回归世俗的人。
叶延滨《云横秦岭》写在军马场工作期间的三位上级,无冕之王荣会计,秘书出身的秦副政委,喜欢文化人的刘主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朴实善良,是作者那段难忘岁月的好领导。标题和内容似乎有点不合辙,但仔细想想也还有点道理,云横秦岭是真实的背景,“云”让人想到往事,如果完整地联系全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那么漂泊和养马的意思也就尽在其中了。
附:《散文选刊》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
《鹿心血》(梁晓声)《大地深处》(于坚)
《高原上空的星》(王宗仁)
《天使一滴泪》(陈奕纯)
《不让母亲心疼》(刘庆邦)
《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周冬雨)
《我的恍惚的农场光阴》(赵钧海)
《冬枣大热之后》(蒋子龙)
《良渚读玉》(赵畅)
《难忘那个大通铺》(贾凤山)
《父亲的字典》(陈国桢)
《母亲的本能》(陈绪伟)《豆》(高亚平)
《我的大哥孙方友》(墨白)
《墨隐》(魏廷屹)《二姐》(周亚鹰)
《德国印象》(阿成)
《挖出我的“桃花源”》(王廷鹏)
《村里所剩下的》(徐迅)
《天堂心》(白荣敏)《打谷记》(曾明山)
《春光里的老人》(杨瑛)
(共22篇)
(摘自2021.11.2.~11.12.日记,13:27.初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