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这个词最近我在生活中经历的还挺多的,每次孩子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都说是我造成的,是我故意让她不开心的,一开始我心里还挺内疚的,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让孩子爱委屈了。后来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后,我就觉得是她自己没做好,或者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她把责任都归到我的头上,太不公平了。再后来,我告诉自己和她,她不开心我也挺难过,我的本意是想让她开心,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下次再遇到我尽量调整。我希望孩子能知道,她自己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开心,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讲出来,可以想办法排解,而不是把气洒在我的身上,让我也不开心。
《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感受的根源,阅读思考
1.马歇尔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部分同意。别人的行为是别人的,自己的感受是自己的,虽然说自己的感受是自己决定的,但是没有别人这个刺激源,我们也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但确实是,因为我们有需要和期待,也因为对他人言行有自己的看法,合成我们最终的感受。
2.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3.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哪四种选择?
第一种责怪自己,内疚;第二种责怪别人;第三种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通常会采取什么办法?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5.马歇尔建议用怎样的句式来帮助我们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
我感到**因为我**
6.当我们对他人有所期待时,我们常常会怎么表达自己,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这么做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怎样的回应?
可能会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感受的根源,个人练习
1.定义书中本章提及的个人成长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相信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2.如果我们不表达自己的需要,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别人不知道我们的需要,也就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还可能得到申辩或反击。
3.举例说明在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所作的四种选择?
第一种,责怪自己,内疚。孩子说都是因为我,她很不快乐,我自己心里好难过,自己怎么这么失败。
第二种,责怪他人。孩子说都是因为我,她很不快乐,我很生气,你自己快乐不快乐是你的感受,干吗怪到我头上。
第三种,理解自己。孩子说都是因为我,她很不快乐,我挺想让他快乐的,可能是做什么事的时候考虑的不够周全吧,我已经尽力了,如果她能说出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那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尽量改。
第四种,理解他人。孩子说都是因为我,她很不快乐,可能是在某件事上她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觉得都是我的错,等她这个情绪过了就会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