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白茶能喝到白牡丹这个段位,就相当牛掰了。
至于,在白牡丹之上,那个级别的是啥,居白牡丹之下的又是个啥,真的用不着我这个“喝茶小白”去安利。
比我懂白茶的人,多得是。
能把白茶从价格到价值,从茶性到功效,从采摘到制作等等等等,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虽说,白茶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这四个品种一样没落,都喝过。
回过头来,再让我对这四个品种,做个评价,还真把我给难住了。
人家内行,喝的是门道儿,咱们外行,也只能喝个热闹。
就好比,被那些资深茶客极力推崇的白茶中的天花板——白毫银针,无论价格有多高,作为小白的咱,还真喝不惯。
不过,白茶喝到一定的阶段,还是能够喝出来白牡丹与寿眉贡眉之间,那种微妙区别的。
特别是一旦你喝习惯了白牡丹,回头再让你喝喝寿眉和贡眉,就会觉得在味道上,总是会差那么一点点。
而且,这样的差距,与价格无关。
换句话说,这种差距的出现,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茶叶本身的质量。
我始终相信好的产品,一定是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而并不是像今天,被有些人忽悠得所谓“定位理论”中说的那样:
“好的产品,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质量很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卖得好的就是好产品。”
这也是我买东西的时候,始终把产品做到极致的那种,作为首选。
我自己的生活中,不只是吃顿饺子,坚决不去那种被故事大王说得天花乱坠的“网红”店。
就是买一个馒头,也要把钱花在百年老店里。
只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绝不跟风,去买那种只讲“故事”,不求质量的货色。
对于被有人奉为圭臬的所谓“定位理论”,究竟靠谱还是不靠谱?
那些被“定位理论”洗了脑,拿捏了七寸,居然,还不自知的人。
比如,买了、吃了、用了已经明显偏离主流价值观,並以“差异化”为借口,明显参杂着很多的“故事”在里边的那些东西。
是不是被收割了“智商税”?
咱们在掏腰包之间,要慎重对待的就是,那种既不靠价格取胜,又不靠质量取胜的东西。
起码,先在自己脑子里打个问号,这个应该是必须的。
如果,你是一个不想在买谁、吃谁、用谁这个问题上,过多地去浪费脑细胞的话。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以来,一以贯之的“傻瓜式”做法,送给大家。
在“吃进肚子里”的那些生活必须品的选择上,一定首选百年老店,以及传承有序的“名优特”的后代。
人讲究基因,产品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