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思想史
佛家讲“生灭心与续断心”。普通人的心都是刹那起灭,一会想这里,一会想那里。很少能专注一个对象,持续专一的想下去。所以也就仅仅是想法。
有的人能够对一个问题一个事情,长时间去思考,穷年累月,甚至殚精竭虑穷毕生精力去探索。想的长了久了,总会有些心得,这些就是思想。这些人就是思想家。
但是宇宙人生中,总有几件大事,几个大问题,哪怕穷尽一两个人一生的精力,也获得不了结论。不过虽然没能找到最合适的路,但总是排除了几条不适合的路,依旧会有所贡献。于是后人就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思索,一代一代下去,就成为了思想史。
有些注意这个问题,有些注重那个问题。有些注意问题的这一面,有些注意问题的那一面。注意的问题不同,思路不同,所得结果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思想史上面的派别。
中国思想
一、春秋时代人们是如何看待“生与死”
人类对宇宙,对人生,有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大问题,就是“生与死”的问题。这个问题,上接宇宙论,下接人生论,是一切问题的开端,也是一切问题的归宿。一个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思索。
不同地区文化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这有很深的渊源。而中国人,最晚在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对这一问题有很成熟的态度。同时也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差别非常大的态度。
举两人为例: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叔孙豹
二、鬼神的产生——子产
子产是郑国公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在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子产去晋国,晋赵景子问他:听说郑国抄闹伯有鬼出现的事情,伯有死了八年了,难道还能有鬼吗?子产是这么回答的: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左传》昭公七年)
这段话说出了当时的中国人对于生死鬼神的想法。与当时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人类思想史上的其他几个文化民族,对此问题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子产认为人的肉体灵魂是一体,灵魂并非超脱肉体而存在的,已经抛弃的灵魂观,对人生不做灵,肉的二元看法。所以中国在宗教方面没有大的发展,中国正统思想一直没有宗教。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都蓬勃发展,一直到如今。
西方看问题喜欢分裂来看,笛卡尔就是灵肉二元论的忠实信徒。其实一直到现在,看似是从宗教过渡到了科学,内核是一脉相承。我们夸上天的有深度的科幻电影,他们的深度依旧在讨论灵肉二元论,只不过用了科学的外衣而已。比如今年上映的《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2046》《西部世界》等等。
“魄”是生理,“魂”是心理。人生以后,他的身体精神成长,境界强的,就能成为神明。可见“神明”是指生前,不是死后。
那么人衰老而死之后为什么会有鬼呢?那是因为他的生理心理作用并未衰老,骤然横死,所以会有余劲未歇,就有了鬼的现象。而那些余劲,也不能历久不散,赵景子要问为什么伯有死了八年之久还会有鬼。按照子产的说法,这是因为伯有生前魂魄积蓄太厚,所以可以死后长时间不消散。这不仅仅是子产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后来影响深远。一个人如果在生前极其伟大精神极其高贵,死后大家就会认为成为神明,民间传说。中国的神差不多都是这么来的,生前修出来的。跟国外那些天生血统高贵,一出生就是神的截然不同。
也因此,中国从来就没有血统民族之分,56个民族是近代跟外国人学的。中国讲华夷之辨,不是地域和血统的差别,是文化的区别。《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是是什么意思呢?不是中国人跑外国去旅游了就是蛮夷了,其他地方跑中国来了就成中国人了。是你所奉行的文化,你的价值观,你活着的时候做事的准则决定了是夷狄还是华夏。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是哪里人,白的黑的,只要你有一颗中国心,你就是中国人。同样的,如果没有中国心,就不算中国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划分标准。
子产有这样的观点,自然就看轻人生前和死后,而更看重人生命实际过程中。换言之,就是更看重人生论,而忽略宇宙论。因此子产有另一句名言:
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
中国人爱讲人道,不爱讲天道。喜欢讲现实的,不喜欢讲虚无的。如果不是确实有根据,中国人宁愿存而不论,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
三、怎么才能永垂不朽——叔孙豹
人生中问题最大的,就是人死的问题。人都不想死,想永生,想不朽,这也是世界人类思想史最古最早遇到的,共同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孙悟空就是突然有一天想到这个问题,才有了从一无所知的美猴王到齐天大圣的转变。叔孙穆子就曾发表了他极为著名的三不朽论,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年。
在鲁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叔孙穆子去晋国,晋国范宣子问他:如何才算不朽呢?穆子没回答,范宣子就很自豪的说:”我们家经历虞舜、夏、商、周四代,一直到现在,都是贵族,我们家算是不朽吧?“大家想想,朝代都换了四个了,一个家族历经一两千多年都当大官,这不是一般的厉害吧。结果叔孙豹说:那最多就是世禄,根本不能算不朽。
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这一段话,正好可以为刚才子产的例子做旁证。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对超脱肉体还有不灭的灵魂是有所怀疑的,当然也不反对,因为无法证明是,也无法证明不对,存而不论。所以讨论不朽也就根本没有从“灵魂不灭”这方面入手。范宣子以家室传袭世禄为不朽,叔孙穆子则以在社会人群中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
总而言之,只能不朽在人生圈子中,不讨论人生圈子外的事。按照西方宗教观念,人活在上帝的世界中,灵魂在另外的世界不朽。按照中国思想,如叔孙穆子说启示,人应该活在其他人的心中。立德,立功,立言,便使其人在后代的心中永远保持出现,这才是这个人的不朽。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在我们的心中。也就是这个意思。
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的立功不是当多大官,挣多少钱,打了多大的胜仗,占了多少地方。是真正对于天下人民有好处的,才算功劳。
因此在中国人思想里,就只关注一个世界,就是人生界。西方一直都有两个以上的世界,宗教里有上帝和天堂,哲学里有抽象的精神界和价值世界。西方会经常讨论精神和物质哪一个是重要的,哪一个是第一性的,西方一直是对立的思想。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中国都是统一的思想,统一于人之下,人是最重要的,我们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方式。我们了解把握中中国古人相传的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思想特殊的地方及伟大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