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世界,就是我与你,我与神,我与他人的精神对话。
——马丁·布伯
人呀,伫立在真理的一切庄严中且聆听这样的昭示:人无物质世界,不可生存,但仅靠物质世界,而生存者将不复为人。
——马丁·布伯
《我与你》是马丁·布伯最为重要的著述,汇聚了马丁·布伯的核心理论观点。
马丁·布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和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对话是最好的关系体现方式,而这一观点也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命。很多心理学者如莫雷诺、罗杰斯和皮尔斯等的心理疗法都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马丁·布伯哲学理论。在文学领域,好几个文学大家也都受到布伯思想的影响,比如美国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他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就深受布伯的影响。
关于这位犹太哲学家的主要核心哲学思想,关于对话对人思想的建树和发展,哲学诗画特意整理了部分,今天就来学习和认识下。
01
“自我”和“他者”关系建构部分是对话的核心,相对于“自我”而言,“他者”不是第三者的“他”,而是指“你”,是相对于他人的另外一个真实的“我”。
02
人类生存的本质是对话,不同形态的对话展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而对话是连接古今中外文化与文学理论的桥梁,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理论范畴。
03
从古希腊发展至今,西方众多的哲学家们致力于寻求所谓的终极本体,从而探寻存在论的真正意义。但原有的本体论都是单一实体模式,真正的本体并非实体,而应该是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本质是“我—你”,具有三个特点,即直接性、相互性和整体性。
04
“我”和“你”间不存在概念体系、梦幻想象和天赋良知等的阻隔,人和存在间具备的是直接统一的关系,“我”和“你”之间也能够实现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交融。
05
相互性是人们关系的本质性特征,可以称之为“之间”,我们生活于相互作用的万事万物中。因为我们和人、自然、神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个体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处于“我—你”的关联中,因此,我们也应关注我们自身外的事物。
06
处于“我—你”关系中的我们还不能完全消融彼此,而是保持着一种张力,实现积极介入同时又保持自身个性。 自我”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需要有“他者”的参与才显得完整,才能凸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人活着必须与他人进行对话,必须与世界和自然进行对话。
07
审美观照是“自我”与“他者”间的视域剩余的互补和交融,“自我”将目光投于他人身上,用他人价值系统来观看世界,这之后再回到本我位置实现对他人视界的补充。
08
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通过真实的与“你”相遇的关系,人们的“我”逐渐被认识到。由此可知,“我”与“你”的关系是动态的,是在相遇过程中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09
超越“我—他”关系而最终形成“我—你”关系,需要树立起对上帝的充分信仰,不但如此,上帝是“永恒之你”,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万事万物的各种关系中的,上帝就处于“我”和“你”这种完整统一的关系中。
10
人置身于二重世界之中,因之他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为了自我生存及需要,人必得把他周围的在者——其他人,生灵万物——都当作与“我”相分离的对象,与我相对立的客体,通过对他们的经验而获致关于他们的知识,再借助这种知识以使其为我所用。
11
功利主义或工具主义经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与我产生关联的一切在者都沦为了我经验、利用的对象,是我满足我之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世界变为“我一它”之间的战场或棋子关联。为了实现利用在者的目的,“我”必得把在者放入时空框架与因果序列中,将其作为物中之一物加以把握。
12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不再是一经验物、利用物的主体,我不是为了满足我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如“爱的需要”)而与其建立“关系”。因为,“你”便是世界,便是生命,便是神明。我当以我的整个存在,我的全部生命,我的真本自性来接近“你”,称述“你”。
13
价值呈现于关系,呈现于“我”与宇宙中其他在者的关系。关系乃精神性之家。沉迷于主客体二元对立的种种学说,皆滞留在表面世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惟有关系能把人引入崇高的神性世界,惟关系方具有神性,具有先验的根。当《圣经》昭示人要“爱上帝,爱他人”时,人不仅领承了通向神性世界的钥匙,且同时也领略了价值的本真内容。爱非是对象的属性,也非是“我”之情感心绪的流溢,它呈现于关系,在关系中敞亮自身。正是在这里,“我”与“你”同时升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人于对“它”之世界的反抗中走向超越,人于关系中实现超越。
14
反抗只是超越的起点,而超越的完成只可存在于比我体更高的境界中。宗教超越即是沉入神我一体、天人合一之出神入化状态的神秘主义。通过对神的体悟,把自己上升到与神灵同样的心灵境界。
15
对生存意义的反思,很自然地与某种更高目的相联系,因为,反思本身就意味着人反抗物性生存,它促使人超脱肉身卑下的欲求,看透和打破功名利禄的束缚,上升到一种不为形躯所约束的自在境界。当人意识到个体的有限不过是宇宙进程之无限性中的一时一瞬,当人“自失”于此进程,则因人生无常而生的种种痛苦将在这庄严的无限性前自惭其渺小浅俗,这种反思意识指引人步入齐万物、等生死的超然灵境。
16
“我”与“你”的相遇,“我—你”之间的纯净关系既超越时间又羁留于时间,它仅是时间长河中永恒的一瞬。人注定要厮守在时间的无限绵延之中。尽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留存在“它”之世界,但人对“你”的炽烈渴仰又使人不断地反抗它,超越它,正是这种反抗造就了人的精神、道德与艺术,正是它使人成其为人。
结语:
在当下这个自由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深入思索如何处理好“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自己,又要本着谦虚、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生命中的“他者”,珍视和“他者”对话相处过程中的灵魂触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