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的是一匹小马帮妈妈运粮食,走在路上遇到一条小河,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于是他问旁边在吃草的牛伯伯,牛伯伯说,河水很浅才到我的脚踝,小马听后准备过河,这个时候一只小松鼠跑过来对小马说,千万不要过河,河水特别深会漫过头顶。小马不知道要听谁的于是原路返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告诉他,你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就知道河水到底深不深了,于是小马又到了河边小心翼翼地踏进了河里,发现河水并没有像牛伯伯说的那样非常浅只到脚腕,也没有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得漫过头顶,河水不深不浅刚刚到他的小腿处,于是小马终于过了河。
小马在妈妈的鼓励下,亲自尝试了才知道河水对自己来说到底是不是危险的。
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一出生就到处充满危险,对孩子所在之处,所到之地都小心翼翼,当小朋友想要去尝试一下有些危险的事物,就立马被家长制止了。当然每个家长都不愿意去冒让孩子受伤害的风险,去让孩子感受危险。
但是有一些危险的事物,单单凭家长不断地灌输理论,真的能让孩子们从心里知道什么是危险吗?
其实我们可以针对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阶段在家长的陪同下让他们去“以身试险”,这样或许他更能明白什么叫危险,会在他逐渐独立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如何处理危险。
在我儿子一岁左右,每次给他倒了热水在放凉的过程中,他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拿。当我告诉他杯子里的水很烫,要等放凉的时候再去拿,对于当时一岁左右的他很难明白烫这个词,我便把水在稍微热并不会把他烫伤的情况下允许他碰一下,然后告诉他这就是很烫,小手烫到会很疼,逐渐当我以后再告诉他某些东西很烫,要等一等才能拿,他就乖乖的等不烫的时候拿。
当他再大一些喜欢做一些更加危险的事情,他喜欢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甚至爬到沙发的靠椅上边往下跳,我告诉他,你这样做很危险,容易摔伤自己,他怎么可能会听我的劝告,依旧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果不其然,一天他正在兴奋地蹦着便摔了下来,疼的哭了半天,哭着抱着我的大腿求安慰,我检查了他的伤势,腿部磕了一块淤青,磕到的当天我只是安慰了他,并没有直接教育他,第二天帮他洗澡的时候,我故意的问他他:“豆豆,你腿上的伤哪来的?”
“我昨天从沙发上摔下来了”看来他还记得自己是怎么弄伤的。
“哦,那你摔下来疼吗?”
“疼!”他好像还有点委屈。
然后我用很同情的语气说“磕了这么大一块伤疤,应该真的很疼吧”
“嗯。真的很疼,我都哭了!”
“那看来真的很疼。那下次我们小心一点好不好。”
我并没有说不许他在沙发上蹦,因为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强调了,让他小心一些,不能从危险的地方跳。因为伤害的是自己。
果然没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又开心的在沙发的蹦,但是这次我发现他似乎没有再去做更加危险的动作。只是轻轻的在沙发上蹦几下。
当孩子意识到做某些事情真的会伤害自己的时候,他会知道去避讳风险,只是很多时候,家长把他们保护的太好了,会受伤,很危险这些词,对小小的孩子来说真的不能很好的理解,适当的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感受危险,让他从内心理解这些词语,他便会对危险这个词有更好的理解。
适当的放开抓紧孩子的手,用小小的挫折换来以后更大的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