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年前明代天启年间。
在北京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变”。
史称“天启大爆炸”。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时),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王恭厂所在位置是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
当时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仓库就在王恭厂。
《天变邸抄》的描述
当时的“参考消息”《天变邸抄》描述,当日,“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
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
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二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又及,“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一时间人畜、树木、砖石突然腾空而起,不知去向。
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狮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其后,“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衣物、银钱、器皿更是飘至昌平的阅武场中或散落到西山上或东北郊去了。
灾后,“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而且“死者皆裸”。
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地动殿摇,“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明熹宗不顾九五之尊,起身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内侍俱不及随,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途中“建极殿楹鸳瓦飞堕”,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倒地而亡。
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而爆炸威力之大,撼天动地之巨,远非火药库失事或地震引起灾变所能解释。
一时间,全国震动,熹宗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祈天安民,发府库万两黄金赈灾。
此事亦被载入明朝正史。
对于王恭厂特大爆炸,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库失事,也有人以为陨石坠落,或隐火山热核强爆,或是由地震、火药及可燃气体静电爆炸同时作用。
到了现代,就有人说是外星人入侵。
通古斯大爆炸
除了天启大爆炸,近代史上还有一次著名的大爆炸,那就是俄国的“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早上7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的大爆炸,位置在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
摧折了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
通古斯爆炸距今不远,爆炸现场人迹罕至,所以现场保存完好。
俄国和欧美的科学家接踵而至,取证研究一直不断。
通古斯的大爆炸与天启大爆炸极为相似。
根据史料对两次爆炸的现象加以比较,可以推断天启大爆炸应是与通古斯大爆炸统属一类性质的天体闯入大气层在近地点的空中爆炸。
爆炸的天外来物很可能是小彗星或彗星的碎片,不大可能是陨石。
因为两个爆炸都没有发现陨石坑,而两个爆炸距地甚近,如是陨石,几乎不可能完全烧尽而不留残片。
彗星的构成以碎石冰块为主,在爆炸时四溅消融,化之于无形。
据目击者的描述和史料,可以仔细比较两次爆炸的现象和造成的后果。
爆炸之前,天上飞来“火球”。
在通古斯,“当天早上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接着就是爆炸,继之以排炮般的轰鸣爆炸声。
天启爆炸时,北京城“从城的东北方至城西南传来一阵轰隆声,出现了一个特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
也是接着就发生了爆炸,“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
爆炸造成蘑菇状云。
通古斯爆炸之时,目击者报告看到“蕈状云”。
天启爆炸的记载是“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柱直竖于城西南角”。
我们知道,原子弹或氢弹在空中爆炸也会形成蘑菇状云,彗星冲入大气层,如同火球,自然还有火。
通古斯“烧焦枯死的树横跨了大约50公里”。
而在天启年的北京“王恭厂一带,地裂十三丈,火光腾空”。
但同样奇怪的是,两次爆炸,树脱皮,人剥衣,尽管有火,但爆炸中心“不焚寸木”。
在通古斯,爆炸中心的树木全都光秃秃地直立,既没有倾倒,也未被焚毁,但它们的树枝和树皮则被脱去。
在天启爆炸中,“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但“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
树脱皮、人剥衣的现象用火药爆炸无法解释。
能够解释的是,天外来物在近地点爆炸,造成极其强大的冲击波,在爆炸的零点及周围,冲击波自上而下几乎是垂直而来,且冲击力极大,足以将树的枝、皮或人的衣服“剥去”。
在这种强大的冲击波之下,火是无法燃烧的,无论多大的火都被瞬间吹灭,因此虽然爆炸伴随着火,但爆炸的中心“不焚寸木”。
随之四散而开的冲击波就几乎是横向的了,自中心不规则地向外辐射,而且像原子弹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波一样,以极高速度水平扩散,冲击力也是极大的,摧枯拉朽,波及甚广。
所以在通古斯“倾倒的树则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倾倒”,使“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倒下”,几乎平躺在地上。
在天启大爆炸中,北京“东至顺成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方圆二十三里,万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
“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到处雷声震耳,被损坏的房屋建筑无数”。
巨木石狮都被拔地而起,抛到数里之外。
彗星在近地点爆炸是原因
最奇妙的是爆炸所引起的“天变”。
通古斯大爆炸后“接下来几个星期,欧洲和俄国西部的夜空有如白昼,亮到晚上不必开灯就可读书”。
这种现象是由于彗星在大气层爆炸之后碎片和宇宙尘在大气层的上端四射飞溅而造成的。
在天启年间的北京,没有关于这种现象的记载,但记载中有“不久,又见南方的天空上有一股气直冲入云霄,天上的气团被绞得一团乱,演变成各种奇形怪状,有的像乱丝,有的像灵芝,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许久才渐渐散去”的描述,应该也是由于宇宙尘或碎片“四处横飞”造成的。
只不过天启爆炸的天外来物体积较小,爆炸时距离地面更近(因此“地裂十三丈”),所以四射的宇宙尘是在大气层的较低端形成“天空中有丝状、潮状的五色乱云在四处横飞”。
从破坏的面积和规模看,通古斯爆炸较之天启爆炸的外来体体积要大得多。
据科学家计算,通古斯爆炸体的直径约20米,爆炸点距地面大约5000至1万米之间,爆炸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也就是相当于1000万到2000万吨当量的tnt炸药威力,波及2150平方公里。
而天启爆炸的爆炸范围直径大约1.5公里,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波及的范围远至昌平、通州,但比之通古斯要小得多。
两次爆炸的天体显然是斜角切入大气层。
通古斯的爆炸物的切入对地角度为50度左右,爆炸的冲击波形成蝴蝶形。
天体切入的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但由于“锥形弹道冲击波”的作用,冲击波放射的方向是反向的东南方,在爆炸点东南方向,树木呈马蹄形向东南面倾倒。
由于天启爆炸物爆炸时离地面距离很可能大大小于通古斯爆炸,因此其对地面的切入角度应该更陡峭一些,天体切入的方向是从东北到西南,“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
而冲击波的方向像通古斯爆炸一样也是反向,从西南向东北,即朝着天体飞来的方向。
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
冲击力量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惟独丝毫未提及南面,爆炸的冲击波也是呈扇形或类似蝴蝶形展开。
天启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可能属于同一性质的爆炸,而彗星闯入大气层在近地点爆炸的学说也可以圆满地解释两次大爆炸的所有共同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