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尔浪洼
在公司,有关升职和加薪的问题,总会听到有人抱怨:“大家一起进工厂,为什么升职机会给了××而不是我?为什么××的工资比我高?”
但是,当一件工作做得不好,工作成绩不见起色的时候,当上司追问为什么没有做好的时候,听到的答案往往是:“大家都这么做。”言下之意是,做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很多人也同样做不好!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听到的这种说辞,确实是实情。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希望自己优秀,想变得更好的人应该给出的答案。今天,做为旁观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一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答案,但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真正面临上述的问题的时候,会出现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来,糟糕透顶的答案呢?
■ 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会培养出不同的思考模式
大家都知道,从低处看风景与高处看风景,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站在低的地方看一片树林,他可能看到的是几棵树,后面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往往会看不到。但如果他在高处看,就可以看到这片树林的全貌。
虽然这是个常识,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人依然会犯见树不见林,或者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回答“大家都这么做”和回答“没有办法”的人,就是典型的这种现象。
因此,在工作中,面临难题的时候,应该学会转换角度和拔高高度看问题,这样,也许在眼前无解的问题,“没有办法”的事情,就会有解,有办法。
我始终认为,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是求上进的,希望自己的收入更高,待遇更好。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却会常常发现,很多人工作的方式却往往采取与自己的愿望和想达到的程度相反的方式:既不追求上进,又不寻求突破。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是长期形成的思考模式有问题。在人的成长中,良好的愿望未必都能带来良好的思维模式。很多人对于追求上进是真诚的,但对于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却没概念,如果思考的方法和模式不改变,行动自然也就无法改变。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有求变的心,而是得有意识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怎么改变呢?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具有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一下,站在上司、下属、同事的角度看看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兼顾和考虑大家(包括公司)利益的情况下,然后再制定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往往会被你只是从自己遇到问题,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效和有价值很多。长期坚持,你的思考模式一定会发生大的改变,能力自然会快速提高。
■ 解决问题不要追求捷径,应该多下笨功夫
快速有效解决问题,是大家都想追求的事情。但是,相对于快速解决所有问题,更加有价值的,其实是应对有效的措施,哪怕是一堆问题中,你只能应对一个。这就像是3个窟窿漏水,你拿毛巾塞住三个窟窿,水还是会出来,但如果你用水泥封死一个窟窿不漏水,就会有效解决一个窟窿的问题,然后你慢慢封死第二个,第三个,才会彻底有效解决漏水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会采用毛巾堵住三个窟窿的方式,也就是说,大家都喜欢用快速简单轻松的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这只能缓解问题,或者表面上“解决”问题,但问题的根源其实并没有解决,隐患仍然存在,一定会再度爆发,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可是,大部分的人,都采用这种方法做事。这样的结果,在公司里,就变成了那些投机取巧、似乎追求表面化的人似乎很能干,并容易得到重用。但这其实是一种绝对的坏事情。因为如此以来,很多坏习惯会被沉淀在公司里和自己身上,形成一种坏文化,本来的问题会被掩盖掉。这就像是我们在生锈的金属上喷漆一样,光鲜的是表面,而其里面,其实一直还在腐蚀着金属。有一天,它就只能彻底烂掉。很多本身还不错的公司,往往就是请错了这样的管理人员,认可了这种不正确的做事方式,结果慢慢慢慢,就从一个非常有希望成长起来的企业,最后却烂到骨子里去了。在这样的文化和氛围里成长上来的人,自然也就恨容易形成坏的工作习惯。
所以,无论在那里做事,千万不要像那些表面光鲜骨子里锈掉的金属一样。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学会下笨功夫,诚实、踏实做事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让自己成长和变优秀的方法。大拙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大巧,笨功夫下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高效的能力和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