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清欢 著
![](https://img.haomeiwen.com/i3554791/648c098ea1232702.jpg)
前情提要:
报社的誓师大会简短而隆重,江海潮作为集团领导常驻报社,协调报社、集团、投资方三方。他有意疏远莫双颖。莫双颖发了他们双手紧握的手的照片给江海潮的太太。江太太没有追究到底,但已内心有刺。蒋星月被求婚,她也准备结束漂泊的生活,靠岸了。晴蓝升为经济部副主任,却明升暗降,少了500元津贴,文若梅的书印出来了,但要自己包销5000册,文若梅找到了她信任的莫双颖。
莫双颖想了一晚上,主笔之位给蒋星月还是何浩楠,这二位都有才,但是本职工作上的专注力都不够,年轻人都是这样,也许主笔对他们是个刺激,当上之后就不同了,
但是,谁的后劲更大一些呢?按说,应该是何浩楠,他是男孩子。这么想,是不是因为内心里觉得蒋星月和艾晴蓝是好朋友呢?
莫双颖内心里还是想让这件事公平一些的。快到天亮,她想到一个办法,让这两个人去想办法把文若梅的5000册书销了,谁把这个事办得漂亮,谁做主笔。
如此这般,文若梅的书就成了一道考题,她也和这件事脱离了关系。以后万一上面不高兴,就说是小孩子们做的。给自己一个进退,给下属一个机会。
莫双颖把何浩楠和蒋星月叫到一起,就在她的格子间开了一个小会。报社的部门及栏目领导都会坐在所有格子间的最后一排,隐蔽、离空调近,离饮水机也近,相对而言空间也大,有的后面还会摆一张沙发, 中午晚上睡个小觉会很幸福。
所以在任何单位任何机构,只有表面的平等,在表面的一致下,才会突显出局面的优势。看似领导们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格子间的,其实还是有小小的差别。
因为有了这小小的差别,大家都不想坐靠走道的位置,这是离中心最远的位置。每回有机会调位置的时候,那是报社最微妙的时候,好在一两年也难得一遇吧。除非有人调离。
现在,艾晴蓝那个位置空了好几天了,那是在莫双颖前面的位置。已经有几个人想要坐过来了。何江楠和蒋星月都对此没兴趣。坐哪儿都一样,懒得搬东西。他们听说要销5000册文若梅的书,都觉得这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特别是何浩楠,在他眼里,那根本就是工作文章,没有出版的必要。报纸上都有了。而他对报纸上的文字是不屑的,觉得是快餐文化,没有张力。他直接就表示做不了,他说他只会写稿子,销售的事做不来。莫双颖心里说,这孩子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想帮都帮不了,想扶都扶不上。好吧,你既然是这态度,我也知道了,我就不信你在网上写文还能写出个大神出来。
莫双颖把眼睛瞄向蒋星月:你是不是也有什么困难哪?
她心里一肚子的窝火被何浩楠点燃了。江海潮对她的回避躲闪、家里小姑子反客为主现在孩子都只听她的了、还有虽然不需要她端屎端尿但每天回家看一癌症婆婆心里多少堵得慌,方见君已经有三天没有打电话回来了。之前,是一天好几个。他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
蒋星月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说不。能不能完成完成得怎么样那是后话。对于这个突出其来从天而降的任务,只有接受。她说,好的,我试试看。
何浩楠鄙视地看了她一眼。
蒋星月把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告诉了艾晴蓝和周则宽。她想也是个机会,把二位经济部的副主任聚在一起。
周则宽行动力很强,他已经开始装修了,拿了一大堆的装修宣传页递给蒋星月过目。他不上班的时候就去跑家装城。蒋星月采访写稿,没空去。这是蒋星月自己的家,她对这个家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本来晴蓝对他们二人的般配指数表示怀疑,但是看到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周则宽处处依着蒋星月,她又觉得,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个男人能够带给星月家的温暖。
周则宽在艾晴蓝面前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的,一则,在经济部,她是他的领导,二则,她是他未来老婆的好朋友,怎么论,艾晴蓝都是盯着火眼金睛管着他的。他想讨好她,还没有找到方法。
他也知道,自己这是走了狗屎运,忽然就升职了,忽然就抱得美人归了。本来,他只是一个默默的编辑,顶多做的时间长一点,但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还有星月,那姑娘像精灵一样,他暗中喜欢了好久,也当朋友一样交往,升职让他有了底气,没想到,星月居然满口答应了下来。他喜欢星月的才华,星月的每一篇文字他都会看。
艾晴蓝当天并没有提出什么好建议,第二天给蒋星月出了一个点子:你去找一下易君吧。他的栏目叫《音乐故事》,文若梅也是有故事的人,看文若梅能不能去他们栏目做个直播,然后借易君的公众影响力,安排签售活动,签易君的名,售文若梅的书。算他们栏目的公益活动。
哇!蒋星月觉得这真是一个绝佳的点子。她没想到,自己将会以这样正大光明的机会,去找当年暗恋的男子。人生种种的际遇,都是突如其来。关键看你准备好了没有。
她蒋星月再也不是当年的中专生,她和他一样,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他们是平等的。她终于有了面对他的勇气和资格。这个资格,是命运给的。之前她也想过哪天和晴蓝一起去做节目,是不是会遇见易君,但现在这个机会,多么光明正大,她太爱晴蓝了。她知道她的心。
周则宽问星月,书房里的书柜要什么样的?挑好了没有?蒋星月回复,看了几款,不是太满意,再慢慢看看。
星月问晴蓝去电台找易君,要不要先发个电邮什么的?晴蓝说,正大光明地去见啊,公对公啊。你怕个什么?再说,你都马上要做经济部主任的夫人了。
事先打听好了,易君每天下午四点钟会到台里。四点半台里有一个工作会。蒋星月就在他办公室里等他。她三点半就去了,认识的人基本都在。每个人都恭喜星月梦想成真。星月心想,如果她蒋星月有什么梦想,那她的梦想是易君啊,以前是,现在也是。那刻,蒋星月忘了自己已经是周则宽的未婚妻。
迎面走来的那个男子就是易君,他一来,整个办公室都骚动了起来。他手上捧着鲜花挡住了他的脸,磁性的声音从鲜花后流淌出来:看来我要开发研究一下鲜花的菜式,不然每天这样一捧两捧的,太可惜了。马上有人说:煮粥,放在汤里。
易君把花放在办公室上,就看到了蒋星月。“星月姑娘,你是来交稿的吗?”
蒋星月想象过千万种他们重逢的方式,但是没有想到他竟是用当年那句经典,轻易地跨越了时空,跨越了他们之间的屏障。仿佛,他们前几天才见过,仿佛,他们一直都有联系,仿佛,他们彼此很熟悉。
“不是,我不是来交稿的,我是来找您合作的。现在我在报社做记者……”蒋星月这段说出来的时候有一些结巴和紧张。易君像看着小粉丝那种目光看着她。
“好好好,没问题,反正我们电台也是要经常做活动。你这个朋友的故事很感人的,也适合我们栏目的风格。我愿意帮你这个忙啊。看在你以前给我写了那么多稿的份上,有空还是给我们写稿啊,小丫头。”易君亲切自然、光明磊落,就像一个邻家大哥哥。星月感到时光倒流。
蒋星月说:“我朋友晴蓝也在你们台主持节目。”“是是是,我们共用一个直播间,她在我后面,经常可以碰到,哪天一起吃个饭?记得把她男朋友也叫上啊。”易君很爽快地说出了蒋星月期待已久的话。一切顺利得不像话。
蒋星月和艾晴蓝没有想到,拜托易君的事他这么爽快就答应了,5000册书啊,他真是有本事。他还答应为此专门做一期节目。
“你可知道,我等这一天等了多久?”蒋星月如释重负、感叹不已。
“你等哪一天?和易君平等的再见面?别想多了,马上都要做周太太了。”艾晴蓝感觉到蒋星月的小火苗有点不对,要马上扑熄。
“听说某人的男朋友每天晚上跟班去电台啊,易君特别邀请一起吃饭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啊,你隐藏得够深的呀。”易君是兴奋剂,打了兴奋剂的蒋星月活泼可爱如精灵。她想到易君邀请了晴蓝的男朋友,他们是一对,那她和易君呢?易君是不是想暗示什么?
“那是一个不值一提的人。所以就没有和你汇报啊。”晴蓝故意说笑着掩饰过去。
对于星月,晴蓝也不打算公开什么,她现在身份微妙。既有可能继位主笔,又将是经济部副主任的太太——自己同部门的同事的太太,这个位置太危险了。
莫双颖对蒋星月的办事能力非常欣赏,她把自己办公桌上备用零食,巧克力与星月分享。她要是知道是晴蓝在后面仙人指路,不知如何作想?
莫双颖给文若梅报告好消息:我帮你找了一个下家。没想到文若梅说:给我留2000本啊,我有两个铁杆粉丝要。文若梅的声音里传递着一种自信和喜悦,对她来说,读者的认可就是灵丹妙药。从这个角度来说,她的这一生是值得的。莫双颖忽然有些羡慕她。
商丽华最近经常组织大家打麻将,被邀请者都当作是一种资本,无一不去赴约。有的人不会打,也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了。
报社附近有间棋牌室,做的就是报社人的生意。商丽华本来最为痛恨,但是这次风向大转,大家都奇怪商总怎么走了亲民风。
她每次都喊了莫双颖,莫双颖推了两次,第三次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她找了一双镂花的白手套就去打麻将。不冷不热的天气,这手套装饰得恰到好处。也引人注目,配上她的娃娃脸,也不多余,更像一个洋娃娃了。
“颖子,你的手怎么了?打麻将还用手套?”一旁的人纷纷来问,问出了商丽华想问的。
莫双颖从包里拿出皮炎平给大家看,“我这手上起了红疹子,医生说要擦药,不能见风。”
商丽华忽然心里一惊,但又不愿意深想。那天她和莫双颖一起打了四五圈,莫双颖说家里还有婆婆要照顾,就走了。临走前,走到她跟前,伏着她耳朵说:方见君在外面有人了,我捉奸去。
商丽华想,这苦命的,捉奸还能捉到美国去?长期两地分居结果就是如此。男人多半是忍不住的。叮嘱莫双颖:别气坏了自己,保重。
莫双颖自己不听话,以为守着男人就能守出天来,让她来经济部,在大树下歇荫的事,她都不做,何苦来?莫双颖走后,牌局继续,只有商丽华的心被她牵走了。别人喊她打牌、请她吃东西,她都心不在焉。她想最近要到莫双颖家去看看。
莫双颖从牌局回家,一身冷汗。还在上楼,就听见屋里热闹非凡。打开门,一个面具人跳出来:老婆辛苦了。
方见君不声不响地回来了,为的是给大家一个惊喜。但对莫双颖,绝对是惊吓。她没好气地数落了他孩子气,就进了卧室,关机睡觉。方见君被训得莫名其妙。
其实莫双颖是压抑了太久,委屈。这些年,自己都是一个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他想走就走,说回来就回来,连个招呼都不打。这段婚姻算什么?
还有,哪个女人不想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自己法定的男人不能做到,好不容易遇上一个以为是相知相惜的,奋不顾身去喜欢,怕你缠上,人家躲得远远的。当你是瘟疫。这算什么?女人的这些苦,凭什么都要她一个人受着?
方见君摸黑进来,莫双颖问:这次你是回来几天?方见君说:还是老婆知我心,我回来半个月,陪陪妈,陪陪你和孩子,妈得了癌症,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也想和你商量,如果妈同意,把妈接到美国玩几天,你和孩子、妹妹也都跟去。
莫双颖第一反应,也是脱口而出的:那得花多少钱啊?
生活里有太多的突如其来,出乎我们的想象,又在情理之中。
工作中,砸下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是机会还是坑,全在一念之间。
恋人间,正在准备装修的时候,忽然有一方有因缘去见多年前暗年的对象,对方又态度热情,未来会如何?
婚姻里,一方一直忍受、坚守去成全另一方,心不堪忍时,向外寻觅,这个时候,远方的另一半突然不声不响回来了,从此,心就可以回到原点吗?……
而相对于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大命运转折,这一些个人面临的突如其来,瞬间就渺小起来。
投资方要求报社事业企业分开,所有人员都逐渐改为聘用。以前有妈报身份的人,要么回妈报,要么也聘用。期限是三个月内。
据说,这是当时注资的条件之一。资方认为,只有体制真正地改变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激活。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第一把火。很快有一些人被烫得惊叫起来。
大通铺一样的格子间编辑部里,如果有人三个五个一堆,很容易就看到了。消息由暗处传到明处,大家聚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故意很高声。
不知是谁说了句:我们连生气的资格都没有,本来我们就是聘用进来的啊,难道你不是聘用进来的?
是,最可悲的莫过于,连生气的资格都没有,还在那里吹胡子瞪眼。
商丽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选择题搞得有些晕头转向。回家她问先生的意见,她先生说,她是自由的,她怎么选择他都支持她。
如果别人这么说可能是正能量,但是,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是应付。他是她先生,伴侣,配偶,对整件事情知情,应该站在他和她,还有整个家庭的角度作出全方位的分析、判断才是。就这么草草的一句话,什么是自由的,准备如何支持?商丽华反问。
商丽华的先生说她完全是无理取闹,门一关,又把自己关到书房里,与世隔绝,与她隔绝。
每当这个时候,商丽华就痛苦绝望得特别盼望有一场突出其来的灾难,比如地球爆炸、大地震之类的,让这一切灰飞烟灭。
她也不想再假装下去,强撑下去。
他们已经有很久没有过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了。并不是她有多强势,而是他,是一个日夜颠倒的人。他们之间有时差。年轻的时候,她会去迁就他,他也愿意迁就她。但是曾几何时,他们双方都不再迁就,于是,这个时差就越来越明显,明显到,他们渐成两个世界的人。
商丽华想,如果她脱离不了家的樊笼,就脱离体制的樊笼吧。虽然这一步是个险棋。但是她愿意去赌一把。
同一个晚上。莫双颖在QQ上问了江海潮,她应该如何选择?最近一段,江海潮的头像总是不亮,果然,莫双颖发现自己被江海潮拉进了黑名单。她直接给江海潮打电话,江海潮怕影响家人,就接了。说不好意思可能是手滑,误操作,马上恢复。
莫双颖问她的去向应该如何选择?江海潮说,这个根据各人的家庭、事业情况结合来看的。反正你先生在美国,你在哪都一样。早晚有一天,你会去美国的。他不可能一直把你放在国内。
莫双颖故作幸福状:是的,他回来了,还说要接他妈和我去美国玩。
莫双颖还没有想好去不去,话是故意说给江海潮听的。意思是,我又不是没有人爱。你放心。
挂了这个电话,莫双颖的心才回到原位。她握着手机,仿佛那是她的那颗心的壳子。
同一时间,握着手机的人,还有艾晴蓝。手机上有文若梅的短信:提供一个新闻线索,有一个读者要把我的书买1500册,放在她的店里。这个读者本身很有故事。非常适合经济人物的采访要求。是我以前的一个采访对象,上次你采访我时,看到我床头的花,就是她买的。
30天写部属于自己的中篇小说挑战营 18 薄荷清欢
每天一到两更,欢迎交流。感恩关注。
本连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改编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