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班主任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1.
当每天写1500字的目标进行到第120天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好像被吃干榨尽,头脑失灵,再也写不出东西了。还有就是越来越要求自己的文字要上升到一个程度,一个高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越焦虑越写不出。原以为一个星期写一篇会提高质量,后来停了几天后发觉没有提高质量,反而变得更懒,更不愿动笔了,甚至想放弃。
每天看着公众号后台那1000+的粉丝,那阅读量100左右的文章,那800多的僵尸粉。想想自己当初激情澎湃做公众号的雄心壮志,心顿时像被揉碎的玻璃,像干瘪的气球。
看着人家在简书写文章,做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几个月粉丝突突上升几万,心里也痒痒的。在最近的一次县文联举办的文学创作交流会上,我发言的主题也是和这个有关。我谈到我们写文章是应该写读者喜欢看的,还是写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呢?假如像传统文学一样就是文艺圈子里的一些爱好文艺者看而已,达不到传播效果,那写得再好又怎样?假如写的是读者喜欢的东西,有取悦读者的目的,那么你的心是不是很累?矛盾出现,总有解决的办法。我的看法是,先写读者喜欢看的东西,让读者认可你,然后有一定知名度,大家都期待看你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在网上有粉丝后,你就写自己的东西,能出书,有人买。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大神放屁都是香的”,关键是如何成为大神。
2.
今天准备去寄一件快递,到了邮政营业厅,诺大的办公室改装成两大间,前面的大厅租给移动公司卖手机,只留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营业。看来邮政也在升级换代。办公室只有一个小妹子,在接电话,我等了几分钟,一直没有挂的意思,索性到旁边的书摊里翻书。
这些年,网络文学,公众号兴起后,读文章非常的容易了,无需再购买纸质杂志来看了。一些十几年前,读高中时候爱好的《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已经很久不和他们见面了,随意翻了一下《读者》,看到一篇《寒门如何出贵子》的文章,翻来看,觉得不错,于是就买了一本。
一本读者贯穿我的整个高中时代,三年高中生活,很少有时间娱乐游玩。能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点点休息时光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般是下午下课,吃完饭后,有半个小时的休息,很多人去操场散步,去打球。我则溜进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静静的看书。看着订在木板桌子上的那些杂志,直到入夜,校园的灯光逐个点亮,郎朗书声响起才起身回教室。
还有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是,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下午。
吃过晚饭就约一些好友上街,吃点小吃,去书店看点书,进网吧上会网,虽然那时候只会用QQ聊天,发音乐贺卡。买回一本喜欢的杂志,回到宿舍躺着床上,边看边催眠睡觉。虽然那时候班上很多男生喜欢看言情小说,打电筒看色情小说,有时候床一响一响的,第二天又被同学调侃,是不是又画地图了。
那种书我是不看的,从来不看。
3.
写文章这些年,对自己而言也有所收获。1998年开始在纸媒发表文章,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时间了。有时候也很焦虑,自己为什么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曾有一文友说我写文章功利性太强。
有时候确实也是,我不否认,我也在多个场合提到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变现,就是用文字换钱。不是稿费,稿费是很低廉的。
有人在公众号刚刚兴起的时候,站在了风口浪尖,把握住了机遇,把公众号运营得风生水起,赚得流油,如“罗辑思维”。有些在网上写文章有了粉丝后就开始做线上线下分享,做付费订阅,有些则出书也赚了不少。正所谓,得粉丝者得天下。
然而,在关注的200多个众多公众号里,最让我期待的是公众号是“七毛”。她的文风非常朴实,但不失深入,生动逼真。一篇文章阅读量加起来600万+,带来粉丝七八万。但是她的公众号一直不接广告,也不做分享,不出书。但是她的一篇小说正在拍成电影。
她说,只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内心真实的想法。她的很多题材都是农村的,以前的同学,村里的奇葩人物。读起来既感动又心酸。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不要因为出发得太久,而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了。
在写作的路上也是一样,你有什么样的目的都好,都不为过,但是最终你还是得回到内心。遵从内心的想法,把他表达出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前些天,文联主席和我说,你得写一些文章投到传统文学刊物,毕竟现在官方认可的是纸质刊物。
十年前的元月1日开始,我就在本地市级媒体发表第一篇文章。十年来,发表了不少的当地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故乡亲情,歌功颂德。每写必发,但是我想说,我有点累了,也有点腻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没错,但是写公众号上的文章才能表达内心。看来我已经渐渐回到内心,不论文字或者处世,我不再那么的在乎外界了,外界的评价对我来说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内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需要。
当我慢慢的回到内心,回到与自己对话试图与自己相处和不再那么去追求别人的认可的时候,实际上我真的已经回归到一颗心慢慢成长成熟的阶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