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精粹芳草集散文特辑
旧词俗语(三十八,文学平民化版)

旧词俗语(三十八,文学平民化版)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08:25 被阅读0次

    “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路遥《平凡的世界》

    旧词

    1——火塘。又叫“火垅”,在冬日,农家常用来烤火吃饭。火塘是我们烧烤的发源地。

    一般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挖个一尺深的土坑,坑底必须板实,周围用八块青砖围成。

    2——火房。建火塘的房间。在火塘旁,会砌个长方形沙池。沙中储藏红薯、萝卜、胡萝卜。

    3——长树钩。挂吊罐烧水用的。

    4——大柴。

    5——火钳。

    6——吹火筒。

    7——串门。

    8——陈年往事。

    9——印托子。

    俗语(老古话)

    1——“万年火”或“神火”。热天水亲,冬天火亲。

    2——古今往来多少事,是非屈直难说清。

    3——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即使平常人家,也要抓一把,撒一把,舍得待。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父亲会自己挂一盆挂面,打个豆腐,压一作千张。火塘几乎代替了灶锅,家家买个小吊罐(大吊罐专门烧热水用)。那时节,家里的年猪已杀了,没有太阳的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小吊罐里经常是黄豆炖猪肉,要不栗米炖猪蹄。随着咕咚咕咚的水花,热气氤氲开来,那个诱人的香啊,直扑鼻翼。肉炖好了,母亲总每人舀上一碗,自己只有小半碗,于是姐姐们把自己那份塞给母亲央求调换,这场面经常出现。小吊罐成了吊锅,母亲经常事先炒些肉,然后用吊罐焖烂。小吊锅煮些粗挂面,等面汤开过后,用勺子撇去面汤,把一钹子熟肉放上去盖上吊罐盖。赤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不一会听到炸锅巴声响,母亲不慌不忙端来一盘葱蒜花,揭开木制吊罐盖撒在挂面里。用锅铲把肉翻起身,挂面又翻上来,盖上盖子又焖,只听吊锅底磁磁地响个不停。饭好了,小吊罐拎到小桌边,母亲又平均分配,最后锅底又厚又黄的挂面结着肉块的锅巴也被母亲小心翼翼地整个铲出来。铲锅巴是要讲究技巧的,母亲总怕我们这些“闯王三”一不小心,锅铲把吊罐捣个洞。如果邻居来了,母亲毫不吝啬地盛满满一大碗让邻居吃,愉悦地说:“只管吃,我煮得多!”

    日子好了,母亲总想办法调养我们身体,她习惯用糯米灌猪大肠,说我和弟没吃过奶水,需要补养。母亲时常将煮熟的猪大肠切成厚薄片,放在两根火钳上,架在炭火上烤,烤得两面金黄。油汁滴落在炭火上青烟直冒。我和弟有滋有味地吃着,也总是让姐姐们尝尝,可姐姐只是凑过来闻一下说:“趁热吃吧!闻到香就行了。”姐姐们就这样怜爱地看着我们。在她们心中,我和弟就是家中的活宝。——摘自于秀玲撰写的《记忆中的火塘》

    陈水河整理于2021.10.14早上

    注:观察与写作,要学会平视。文学有庙堂的贵族的僧道的山林的平民的,但能脍炙人口的总是比较通俗易懂,平民化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词俗语(三十八,文学平民化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ma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