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王曰:“为政奈何?”
文子曰:“御之以道,养之以德,勿视以贤,勿加以力,可以治国。不御以道,则民离散;不养以德,则民背叛;视之以贤,则民疾诤;加之以力,则民苛逃。民离散,则国势衰;民背叛,则上无威;民疾争,则轻为非;民苛逃,则上位危。”
平王曰:“行此四者何如?”
文子曰:“御之以道则民附,养之以德则民服,毋视以贤则民自足,毋加以力则民自朴。为政在德不在言。”
平王曰:“御民以道可以为政乎?
文子曰:“物生者,道也。养者,德也。爱者,仁也。正者,义也。不生不养,不能遂长。不慈不爱,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长久。不敬不宠,不能贵重。故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民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治国之道也。君主骄奢,不施谓之无德,偏私谓之无仁,淫乱谓之无义,踰节谓之无礼。无德者则下怨,无仁则下诤,无义则下暴,无礼则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四者诚修,几于正道。”
(译文)
楚平王问:“怎样治理国家?”
文子说:“用‘道’统御,用‘德’养育,不要用贤能的标准审察民众的,不要把劳役施加给民众,这样就可以治好国家。不用‘道’统御,那么民众就会离心逃散;不靠‘德’养育,那么民众就会背叛;以贤能的标准考察,那么民众就会因为嫌怨而争夺;施加劳役,那么民众就会因为苛政而逃散;民众离心逃散,那么国家势力就会衰弱;民众背叛,那么上面就没有威势;民众因为嫌怨而争夺,那么就会轻视做坏事;民众因为苛政而逃散,那么作为上面的地位就会不稳。”
楚平王说:“按照这四种方式治国会怎么样?”
文子说:“用‘道’统御,那么民众就会归附,用‘德’养育,那么民众就会服从,不以贤能标准考察,那么民众就会自己富足,不施加威力,那么民众就会自己淳朴。治理国家在于德行不在于言辞。”
楚平王说:“以‘道’统御民众就可以治好国家吗?”
文子说:“生下万物的是‘道’。养育万物的是‘德’。爱护万物的是‘仁’。匡正万物的是‘义’。不生下来,不养育,不能使它们长大。不慈爱,不呵护,不能使它们成长。不做榜样,不去纠正,不能使它们长久。不尊重不宠爱,不能使它们贵重。因此‘德’是民众所贵重的,‘仁’是民众依恋的,‘义’是民众敬服的,‘礼’是民众崇敬的。这四个方面,是治理国家的道法。君主骄纵奢侈,不施与的叫做‘无德’,偏私的叫做‘无仁’,放纵为乱的叫做没有‘无义’,逾越礼节的叫做‘无礼’。没有‘德’那么下面就会怨恨,没有‘仁’,下面就会争夺,没有‘义’,民众就会凶暴,没有‘礼’,下面就会混乱。这四个方面不确立,就叫做‘无道’。无道而国家却不灭亡的,没有这样的。这四个方面真正做好,就和正道相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