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记

作者: 风月没边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22:45 被阅读8次

    中国人的节日往往是与吃相关的,什么样的节日,吃什么样的东西,都有讲究。

    过年的饺子自不必说。立春烙春饼,端午包粽子,中秋烤月饼……能把每一个节气节日,都安排上时令的吃食,这怕是华夏祖宗的独创了。

    清明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吃的也各有特色。在我的老家,清明节要折柳枝、吃煮鸡蛋。

    柳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严寒,春风一吹,枝干转绿,新叶萌发,池塘边、山脚下,在春日的暖风中,摇摆着细长柔软的枝条。“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的想像力真的令人叹服!

    万条垂下绿丝绦

    清明这天早上,趁太阳还没出来,折回柳枝来,别在门框上,据说可以避鬼怪。民间传说柳树为“鬼怖木”,“柳枝门头插,百鬼不入家”。

    清明是与农历七月十五齐名的“鬼节”,据说,阎王在清明这天把各路鬼怪放出来,并在七月十五这天收回去,想必这是大家折柳插门的原因。

    然而清明又是扫墓上坟追思先祖的日子,男女老幼,到了故人墓前,洒祭酒献鲜花焚纸钱。追忆过去的时光,讲讲近来的状况,说到动情处,往往不能自己。

    无论是否相信故人能听到都已不再重要,能把情感发泄出来,就足够让人内心平静。中国人多爱与鬼神诉说,欧美人偏好向上帝祷告,人种虽不同,宣泄的需求却是骨子里的。

    柳叶尖尖

    老家的清明节,还要吃煮鸡蛋。炒鸡蛋、煎鸡蛋则不作数,个中缘由我至今仍然不清楚。

    鸡蛋往往上前一天晚上煮好,第二天重新热了。小时候嘴馋,天刚蒙蒙亮,去学校前,抓上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在小伙伴之中互相比较一番,也别有趣味。

    大多数孩子带到学校的,都是白水煮鸡蛋,遇上两个带茶叶蛋的,那要引得一群孩子流口水了,纷纷要拿起自己的鸡蛋去换。不夸张地说,那时消息闭塞的农村,会煮茶叶蛋的真没有几人。

    假期的第一天,早晨刚六点,我便下楼了,要赶在太阳没出来之前把柳枝折回来。茶叶蛋昨晚已煮好,按照小时从外公那里学来的方法,这么多年,我煮茶叶蛋一直未有变化。

    初春的早晨,微微有些寒意,但空气却是新鲜清爽的。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上学的途中折了柳枝,和伙伴们编成圆环,互相戴在头上。柳枝特有的清香,让我们闻到了大自然。

    柳树是昨天晚上就找好的,离小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工湖,岸边生着几株粗大的柳树,至少要有二十年的树龄了。在几树繁茂的梅花掩映下,如长发及腰的姑娘, 在微风中,摇曳着飘逸的“发丝”。

    春花烂漫

    走到湖边,刚好看到一个老太太,踮着脚颇为吃力地折着一段柳枝。看到我过来,便招呼我过去帮她个忙。柳条不算粗,我三两下折断了,递给她。她谢过我之后,便问我:“小伙子,你也是来折柳枝的?”

    我点头称是。她则不无感慨地说:“现在年轻人知道这个都不多了,你也是用心地很。”我只是笑了笑,没有作答。

    许多人说自己念旧,喜欢传统的东西,但却连一个传统的节日都不会用心去过。更有人总在报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中国传统的文化遗失殆尽,但却很少会反观自己对传统风俗知晓几何。

    很多时候,不是节日没有了味道,而我们没有了初心。


    后记:折柳虽是习俗,但破坏植物终究不好,本文也绝非鼓励大家都去折柳。我已意识到此等做法欠佳,下不为例。希望大家对待传统节日,心有传统、守护风俗,而不必在意形式上的模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c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