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原创专栏外国文学读书笔记
从《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看那些移民故事

从《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看那些移民故事

作者: 土豆猫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9:18 被阅读1次

昨天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移民的书籍《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顺手翻了翻,虽然作家并没有注明是传记,但看作家的自身经历介绍和书里主人公的经历基本吻合,估计是作家自己的经历基础上改编的。

本书讲述主人公海伦娜从上海移民到温哥华,同未婚夫帕克,一个本地白人青年结婚定居,后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在911纽约世贸中心的撞毁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海伦娜的移民故事,她属于那种典型的外嫁女,在温哥华的华人移民中,占的比例属很少的一部分,多半都是早期2000年左右甚至更早的情况。那时国内经济相对落后,能移民的除了留学生,外嫁女,还有一部分是大城市经济条件好点,受教育程度相对高一些的技术移民。还有一类比较奇特的,就是老赖,最后以难民或者找本地人结婚的方式申请移民的。

有这么一个女人,她的移民经历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2000年之前,她当年在一家西北的外贸公司,参加一个外经贸的交流会来到加拿大。说是交流会,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旅行团,打着经贸交流的幌子,用着公家资源办理签证,公款出国旅游,团里的人是全国各地外贸公司的员工,大家心里其实都各怀鬼胎。

飞机一到多伦多机场,出海关后,同团队的人就走得只剩下她和另一个人在那里傻傻的等行李。两个伙伴取到行李后,左等右等也不见团里其他同行者出来。就开始到处找领队,恰好那个领队正准备开溜,领队这才告诉他们实话。

原来很多人在出国前都已经准备好出国后的事宜了,没有什么经贸会,有的已经转机去了美国,有的有亲戚朋友的已经被接走了,大部分都没有打算再回国,就剩下他们两个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后来这个女的眼看大家都黑在了这边,自己也想办法黑了下来。可是她并不认识任何人,又没有移民身份,怎么在这里留下来呢? 也算是她自己有本身,心够狠,和国内的老公离掉婚,找了一个当地的老头结婚才把身份给拿了下来,不至于被遣返回国。当然本来假离婚,由于时间太久,和国内老公的感情也慢慢变淡,现在还是和假结婚那老头一直生活着。

现在的移民就有实力多了,前几年开放投资移民,过来的移民都是有经济基础的。而那些早期的技术移民,因为有技术实力,语言也不错,夫妻两个找到专业工作,生活也过得不错。不再像早期那些单枪匹马的移民,在异国他乡,每天为了生活及身份苦苦挣扎。

相关文章

  • 从《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看那些移民故事

    昨天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移民的书籍《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顺手翻了翻,虽然作家并没有注明是传记,但看作家的自身经...

  • 我们的宿命

    初春的一天,阳光正好的周日,我和R及她的先生A去温哥华东区看房子。 R和A是从菲律宾移民来的老移民。他们在离市区很...

  • 那些移民路上的故事

    这一生该何去何从? 我深深相信,那些我想要抵达的地方,都将藏着我灵魂丢失的碎片。 过往和未来的人生里,唯一的指路人...

  • 从剧场理论看《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厄夫曼提出剧场理论,在他看来社会生活如同戏剧,要搭台唱戏,有合适的剧本,相应的场所和不同的分工。而我在本书中看到的...

  • BC省更新技术移民急需岗位清单,这些职业可加10分

    BC省是温哥华所在的省份。温哥华连续多年蝉联“世界最适宜居住城市”的榜首,使得BC省省提名项目一直以来是加拿大移民...

  • 2019年(祖)父母担保移民项目申请方式迎来重大改革

    1. 放弃抽签模式 加拿大移民部(IRCC)部长在8月20日温哥华出席活动时宣布:从2019 年开始加拿大(祖)父...

  • 兜里只剩两澳元的日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移民潮的主流不再是难民和劳工,而越来越多是学子和富豪。 九十年代的中国,那些励志诱人的移民故事...

  • 来到温哥华(七)

    温哥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物产丰富、其中水资源相当充沛,非常适宜人类居住。从1980年代后,大量移民、尤其众...

  • 2018-04-02

    温哥华每年都会有各类评选,但是最让居民或者新移民感兴趣的当属“温哥华最宜居社区排名”。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住在最优秀...

  • 移民对温哥华区域的影响

    01. 宜居 和中国很多城市相比,温哥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座城市在国际上的口碑不错,被认为是世界范围的宜居典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温哥华,侨居的女人们》看那些移民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m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