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通过使用“描述事实+个人感受+实际需要”的句式,使我们觉察到感受的真相:感受来自自身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期待。
这个片段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识别/认识到感受来自与自身;另一部分是:通过恰当的句式,缓解/推动双方的沟通与关系。
第一部分:
首先对于作者的见解“我们所有的感受是来源于自身”,大家可能有异议。(异议预防)大家可能会说,明明就是因为别人啊,别人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没有别人,我们不可能凭空出现感受的。是的,确实是因为对方的参与,激发了我们的反应。
作者认为我们的反应可以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自责,第二种是指责对方,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是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是选的前两种,大家认为会让我们的沟通变得顺畅还是会让关系变糟糕?是的,一定是让关系恶化,沟通变困难。其实,在我们选择前两种回应时,我们还有半截话藏在肚子里没有说出来,那半截子话是导致我们感受的根源。只是我们往往没有觉察到。
其次,作者在片段中通过例句的对比引导我们去觉察未说出口的自身的需要,在自我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
比如,例句中说“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为什么会失望呢?假如是我约了朋友来家里吃饭,朋友没有来,我会感到失望,因为我认认真真打扫了卫生,布置了客厅,她没来,我付出的那些辛苦就没人欣赏了。我是需要她对我的热情招待表示赞赏和感谢的。假如是我约了合作伙伴,对方没有来,我会感到失望,因为我期望能在合作上有所协商,将事情往前推动。我需要他的支持。(举例子)
最后,问问自己,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而言,感受一样吗?同一件事带给我们的感受会不会都是一样的?
例如:今天来的路上,因为马拉松比赛,公交车中途把我们放在一个从没有去过的站台那边。等了好几部其他公交车,都是变道、停运。好不容易打了一部滴滴,堵着动不了。我先是看完了《欢乐喜剧人》作为我一周一次的娱乐活动,接着拿出今天要带拆的书去琢磨我的逐字稿,沿途还欣赏了一下跑马帅哥们的身姿。因为我有享受周末、享受拆书的需要。跟我拼车的女生因为急着上班,一路不停的抱怨,身子一直坐的直直的看路况。因为她有尽量早到公司,减少迟到损失的需要。如果我是上班的途中,我一定也会着急。
通过上面的案例对比,我们已经能意识到:感受的根源来自于我们自身,并且是自身在当时情况下的需要和期待。
第二部分:
识别自己的感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否愿意满足自己,又是否愿意给别人了解/帮助和满足我们的机会,以便双方之间的沟通向良性方向发展?
比如,我生病时,老公一整天一个电话一个微信都没有,我就很生气,但我只是生闷气,当他下班后跟我聊天时,我就冷嘲热讽,然后他觉得莫名其妙,就独自去房间工作了。我不肯对他说:你一整天都不问问我身体的情况(事实),我很生气也很失望(感受),因为我需要你的关心和爱护(需要)。如果我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公一定会帮我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但我为什么不表达呢?就是有一种错误的想法:是你惹我生气的,还要我说原因吗,你自己想不到吗?
事实上,对于老公这样的直男动物,真的是难为他了,同样,其他人也不会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只有自己表达出来,别人才能满足我们。
通过使用“描述事实+个人感受+实际需要”的句式,使我们觉察到感受的真相:感受来自自身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