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八年五月七日,星期一阴
本故事叶扬标口述,陈礼祥整理。
前情概要:易彭为乌。做官莫把错误犯,一犯就恐家遭殃。彭阁老误斩皇亲贵族,未死也遭丢官,易姓埋名。
寻人若渴
久旱救民无计施,
寻求方士知府急。
青衣小帽试真情,
呼风唤雨凭何因?
话说深山旷野,乌姓毕竟其祖上底子厚,经几代发展,烟火旺盛,一族人口已愈三百,耕读持家,能工巧匠,人才济济。
其中就有一位道士,善为乡里超度亡灵,是位消祸免灾方士,声名在外,人送外号:救苦救难活神仙,方园百里,授徒无数。
就有那么一年,安庆府从春干到初夏,河谷晒白,池塘见底,种田的农人巴望着双眼,心里都在念叨着:老天呀,老天,何时落下救命的雨?
时间长了不但无水撒秧,人畜用水频频告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不种,秋天收什么,吃什么?季节不等人!
身为知府的张大人,心中焦虑,日思夜想,解决干旱和春播,在责难逃。不能等到百姓无乞奈何时造反!
知道知府肚子想什么莫过于丁师爷,一日与大人谈心,说到前朝某年某地,干旱时,请道士求雨的故事,知府一听来了精神,马上打发丁师爷去察访道士,为地方解倒悬之忧。
丁师爷话从自己嘴里出,跑腿也觉得是本份。丁师爷花了两天一夜,走了三乡八十里,听了太多的乡珅和地方名士的话,提得最多的当属:要想求到雨,非黄柏龙山乌道士。
丁师爷忘记劳顿,急速回去报告,在张知府面前也极力推荐乌道士。
张大人第天起了个早,会同师爷和一名衙卒,青衣小帽改装,走到傍晚时分,才赶到黄柏龙山。
到了地方,左打听,右打听,打听不到有乌道士,什么原因呢?
原来祖上有遗言,防止朝庭有人暗访,遇到陌生人都不要答腔,尽管相去几代,但祖训根深缔固地在子孙们的某根神经上粘附着,这真是: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当官的是何等聪明,总会有办法的,丁师爷冒充是乌道士在外接交的好友,如何如何地好,又施些小恩惠,终于得知乌道士在源潭铺南边的叶典,给一位黄姓99岁的亡者超度。
一行人夜宿山村,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赶到叶典。探访得知,去逝老人五个儿子七个女儿,大儿子76岁,头发全白,兄弟姊妹一大班,是个和睦興旺的大家族。门上黄纸挽联:寿满百岁欠一春,儿女十二多子孙。
凭张大人阅人无数的火眼金睛,一关乌道士言谈举止,听了一段法课,心中已有定数。他相信这位道士,本领高强,名不虚传。
丁师爷趁道场间隙之时,直接告诉乌道士:知府张大人慕名来邀,请求你为民解忧,替百姓求雨。
乌道士拜见知府,激动不己,满口答应着,明天就去府衙。
知府张大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地,一身轻松地先行回府去了。
乌道士有何本领,是否真能呼风唤雨?且看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