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就是矛盾的物种。
他们期待着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又无法舍弃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安全感;
他们既渴望着引人注目,又因为别人的目光而感到尴尬;
他们一边期待着新事物,一边又害怕着绝对陌生的事物。
——佐藤大
佐藤大老师的这句话,看起来略微复杂,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掌握这种心理是相当重要的。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价值上来说,越是新的产品越需要给用户似曾相识的感觉。
比如大家熟悉的苹果公司,就巧妙的运用了用户的这种心理。
从按钮的手感、操作音等,当安静的办公室响起苹果手机的来电铃声,不管苹果手机更新换代到什么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能想到这是苹果的铃声——就像我想到的一样。
文中佐藤大老师举例了自己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新产品——要求是回收用过的可乐瓶研发新产品。
提到可口可乐,我们能想到什么?
红白两色的主色调;
可乐瓶的独特曲线;
还有瓶底圆润的设计。
但是佐藤大老师面对的这一项目,设计要求为“用回收的可乐瓶设计餐具”。
如果设计的太过张扬,那么结合前面提到的,人们都知道这是用回收的瓶子制作的,难免会感到难为情。
所以佐藤大老师的设计,结合可口可乐产品的特点,选择在餐具的杯底呈现品牌元素,用户每次对着杯底喝水的时候就能看到——嗯,这是可口可乐的产品。
他设计的这一系列产品,玻璃的颜色依然保持可乐瓶身的颜色,杯底也沿用可乐瓶底的造型。
将这些朴素的元素放在一起,给人带来了一种“嗯,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
文中还介绍了一种调整产品设计的方法——根据“有百分之几的人见过”的调整方法。
当我们设计一种新的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在目标用户中,有多少人见过这种东西呢?百分之九十九?还是百分之五?有多少人能适应这种产品呢?这样就可以根据人群的比例,来调整既视感的契合度。
通读文章,让我对自己的现状也进行了反思:
首先,工作中遇到的设计项目,是真正迎合了产品的目标客户?解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还是仅仅为了炫技而自嗨?
其次,我的文章也好,设计也好,是否深入挖掘受众的个性?真正去寻找能打动他们的点?
越用心,就越能想出精彩的点子,只有深深触动用户内心的,才可能成为经典。
共勉。
—— 一个贪财好色,工作写文章就是想多赚钱,但也有所不卖的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