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父母陪孩子读书的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小学陪读到研究生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陪读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本文试着进行一下分析,希望能解开谜思。
一、安全心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独苗的任何意外,都是家长的不能承受之重。一旦孩子脱离了父母的视野,那是一件极不安全的事情,愁生病,愁学习成绩、愁意外伤害。可以说,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把父母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孩身上,如果孩子有任何闪失,他们都承受不起失独的痛苦,所以与其说中国家长陪着孩子读书,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还不如说是中国家长出于孩子安全考虑的无奈之举。
二、娇惯心理。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不用做,家长做牛做马都高兴。我有一个同事的小孩读到北大研究生毕业,母亲一直陪读,导致孩子连衣服都不会洗,后来孩子找工作都发生了困难。这种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就是父母过分娇惯孩子带来的后遗症。
三、学而优则仕心理。陪读家长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好,那可是关系到几代人荣耀的大事。因此,孩子不能玩游戏,有时极端到不能与外面所有人接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监督能行吗?所以,中国家长陪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一种习惯。
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社会的产品,需要经风雨见世面,才会有竞争力。而家长把孩子拽在手里,捧在心里,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是鹰就让他博击长空,是鱼就让他畅游海洋,望陪读的父母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