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千年中华史三国史话简书文萃
《<资治通鉴>研读》91:汉纪(十)

《<资治通鉴>研读》91:汉纪(十)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4-12-18 06:36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研读》91:

              汉纪(十)

唐蒙

当初,王恢在讨伐东越时,派鄱阳县令唐蒙告诉南越他们出兵的意图。南越人拿出平时食用的蜀地枸酱给唐蒙吃,唐蒙吃完,就问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当地人回答说:“取道西北经过牂柯,牂柯江宽达数里,然后流到番禺城下。”

唐蒙回到长安后,询问蜀地的商人。商人们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当地人很多偷偷拿到夜郎国去卖。夜郎国紧邻着牂柯江,这条江宽达一百多步,能行大船,向西一直到达同师,南越想拿出财物贿赂,役使夜郎作为属国,但没能让夜郎臣服。”

唐蒙就上书汉武帝说:“南越王平时违规使用黄屋左纛,土地东西长达一万多里,名为外臣,实际上只是一个州郡的规模。现在从长沙和豫章出发,水道很难行进。我私下里听说夜郎有很多精兵,加起来有十多万,如果浮船沿着牂柯江进攻,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进兵,这是一条意想不到的制服南越的妙着。凭借汉朝之强,巴蜀之饶,开通夜郎国的道路,设置官吏管辖,这事很容易。”

汉武帝答应下来,封唐蒙为中郎将,率领一千人,负责运送粮草辎重的有一万多人,从巴蜀筰关进入,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赏赐给多同很多财物,告诉他们汉朝的威德,约定给他们派驻官吏,把多同的儿子封为县令。夜郎旁边的小城,都贪图汉朝的缯帛,认为到达汉朝的道路艰险,汉军肯定不能攻占他们,就接受了唐蒙的条件。

唐蒙派人到长安报告汉武帝,汉武帝把夜郎国改设为犍为郡,征发巴蜀的军兵修建道路,从僰道直指牂柯江,参加修路的有几万人,许多士卒去世,有很多人逃亡。唐蒙用战时法令诛杀其首领,巴、蜀百姓非常惊恐。

汉武帝听说后,派司马相如责备唐蒙等人,借机晓谕巴、蜀百姓,这不是汉武帝的本意,司马相如返回报告。

这时邛、筰的君长们听说,南夷归附汉朝后得到很多赏赐,有很多想主动归附作为内臣,请求派驻官吏,就像南夷那样。

汉武帝向司马相如征求意见,司马相如说:“邛、筰、冉、駹靠近蜀地,道路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设置为郡县,到汉朝建立才停止下来。现在如果真能再次接通,可以设置郡县,其利益会超过南夷。”

汉武帝认为司马相如说得很对,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符节代表朝廷前往出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乘坐四匹马驾驭的传车四处奔驰,借助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拉拢西南夷。

邛、筰、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朝的臣子。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柯。以此为边界,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筰。司马相如返回后,向汉武帝报告出使情况,汉武帝十分高兴。

汉武帝下达诏令,征调一万多名士卒修建雁门关险阻。

这年秋七月,大风拔起树木。

女巫楚服等人因替陈皇后用巫蛊术诅咒汉武帝,企图以此除掉与陈皇后争宠的女人。事情败露后,汉武帝派御史张汤彻查此案。张汤深入挖掘其党羽,受到牵连被诛杀的有三百多人,楚服被枭首于市曹。

乙巳日,汉武帝赏赐皇后册书,收回其玺绶,把其罢退,让其到长门宫居住。窦太主非常惭愧恐惧,向汉武帝叩头谢罪。汉武帝说:“皇后的行为不符合大义,所以不得不把她废黜。您应该相信道义,从而放宽心怀,不要轻信闲言疑虑和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了,仍然会按照法度受到优待,居住在长门宫,和居住在上宫没有区别。”

刘嫖与董偃

当初,汉武帝曾经到窦太主家中饮酒,窦太主让汉武帝面见宠幸的卖珠人的儿子董偃,汉武帝赏赐董偃衣冠,为表示尊重,不称呼董偃的名字,而是叫做“主人翁”,让他陪侍饮酒。于是董偃受到贵宠,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董偃经常跟随汉武帝游览北宫,驰逐于上林苑平乐观,观看斗鸡踢球聚会,以及角逐狗马等游戏。汉武帝很喜欢这些,下诏为董偃在宣室中摆设酒宴,派谒者引领董偃来到宫中。

这时,东方朔正持戟侍侯在殿下,他把戟放到地上,上前对汉武帝说道:“董偃犯有三宗罪应当斩杀,陛下为什么还让他入宫呢?”汉武帝问:“都是哪三宗罪过?”东方朔回答说:“董偃作为人臣私自侍奉长公主,这是罪行之一;他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之礼,伤害先王之制,这是罪行之二;陛下正在年富力强,要致力于研究思考《六经》,留神于帝王之事,追随唐、虞,效法三代,这董偃不循经劝学,陪伴在陛下左右,引导陛下作风奢靡,极尽奢侈,玩弄狗马之乐,只为满足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走淫辟之路,他就是当今国家的大贼,人主身边的大蜮。董偃作为淫糜之首,这是罪行之三。当年伯姬乱点烽火引起诸侯恐惧,何况是陛下呢?”

汉武帝沉默许久,然后才说道:“我已经摆设下了酒宴,下次一定改正。”东方朔说:“这事不可以。宣室是先帝的正房住处,不是有法度政令不得入内。因为淫乱会逐渐演变为篡逆大祸,所以春秋时期竖貂淫乱,随后勾结易牙作乱,庆父死后鲁国才得以保全,诛杀掉管叔、蔡叔后,周朝王室才得享安宁。”

汉武帝说道:“好吧。”他下诏停止在宣室的宴席,改在北宫饮酒,派人引领着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从此后东司马门改名为东交门。汉武帝赏赐东方朔黄金三十斤。

董偃所受的尊宠从此开始衰落,随后,公主、贵人大多逾越礼制。

汉武帝封张汤为太中大夫,和赵禹一起制定各项法律条令,务必繁密严苛。对在职官吏严格控制,制定了官员知人犯罪而不举报要判刑的“见知法”,使官吏互相监视、互相侦察。从此开始,用法更加严厉苛刻了。

八月,发生螟灾。

这年,朝廷征召官吏和百姓中通晓当世时务、熟悉先圣治国之术者,命令由沿途各县供应饭食,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计吏同行,

淄川人公孙弘对策说:“臣听说过上古时代帝尧、帝舜时期,不用爵位封赏而百姓向善,不重视刑罚而百姓不犯法,这是因为他们率先垂范,自身正,百姓相信他们;到了衰落的末世则重视爵位封赏,不再劝勉百姓向善,重用刑罚但奸邪不止,这是因为在上位的自身不正,百姓并不相信他们的所说所做。既然厚赏重刑不能劝善禁止奸臣,那么就要对百姓讲究信义。所以凭借能力任职,官吏就能尽职尽责,天下就会大治;去掉无用的说教,事情就能很快办成;不制造无用的器皿,就能减少赋敛;不抢夺百姓时间,就不会妨碍民力,那样百姓才能致富;有德者进位,无德者退位,朝廷自然尊贵;有功者上,无功者下,那么群臣就不会争夺权势;处罚应当判的罪责,那么奸邪自然停止;封赏贤良,那么臣下会受到勉励:这八个方面,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策。对百姓来说,他们各得其业就会相安无事,能有处申诉就不会抱怨,有礼义就不会暴虐,主上爱民如子他们就亲近主上,这就是作为天子的急务之事。礼义是百姓信服的,赏罚顺应礼义,百姓就不会触犯禁条。所以对罪犯的惩罚只是在衣冠上做标志,让他们身穿不同的服装,但百姓却不犯法,这都是道的一贯作用。”

“臣听说过,心气相同才能跟随,语言相似才能呼应。现在人主实行大德在上,百姓应和在下,心和就会气和,气和就会形和,形和就会声和,声和就会天地之间相呼应。这样就能阴阳调和,风雨时及,甘露普降,五谷丰登,六畜繁育,嘉禾兴盛,朱草丛生,山岭不秃,湖泽不涸,这都是自然和顺的极致境界。”

这时,参加对策的儒士们共计一百多人,太常安排公孙弘在最后。策论奏报上去后,汉武帝把公孙弘的策论评为第一名,单独召他面见。汉武帝看到公孙弘生得外表漂亮非凡,直接封为博士,待诏于金马门。

齐国人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也作为贤良者被征召,公孙弘不敢正视辕固生。

辕固生对公孙弘说:“公孙先生,你务必要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歪理邪说去刻意迎合世俗。”儒生大多妒忌诋毁辕固生,辕固生被以年老为名免职回家。

这个时期,巴蜀四郡为修通向西南夷的道路,征调运输物资的军兵和百姓很多。几年后,道路仍然没有修通,很多士卒因为疲惫饥饿潮湿而死掉。西南夷又多次造反,汉朝派兵攻击,耗费很多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汉武帝一直为这事担心,就派公孙弘前去视察情况。

公孙弘返回后,说开拓西南夷方向的行动有害无益,但汉武帝不听。

公孙弘每次在朝廷召开会议时,总是最先开始陈述。汉武帝也敏锐地觉察到他的品行敦厚,善于辩论,熟悉文法和管理官吏事务,并且还能用儒术的观点来说明。汉武帝对其很欣赏,一年中提升公孙弘官至左内史。

公孙弘奏报事情时,有自己不认可的意见,从来不当庭争辩。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起接受汉武帝问询,汲黯抢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公孙弘则谦虚地随后才说,但他把事情说得更为条理清晰,结果汉武帝全部采纳,因此公孙弘日益受到亲近而显贵。

公孙弘曾经和公卿们约定商议好的事情,在向汉武帝汇报时,公孙弘全部违反约定,只是一部顺从汉武帝的意思。汲黯当廷指责公孙弘说:“这名齐国人多狡诈,从不实事求是。他开始和臣等建议这样,现在却违反全都约定,属于不忠!”

汉武帝就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知臣的人,认为臣忠诚;不了解臣的人,认为臣不忠。”

汉武帝非常欣赏公孙弘所说。汉武帝的身边左右宠臣经常诋毁公孙弘,但汉武帝对其更加厚待。

公孙弘

黄其军

      作于2024年12月13日(古历甲辰年十一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90

《<资治通鉴>研读》89

《<资治通鉴>研读》88

《<资治通鉴>研读》87

《<资治通鉴>研读》8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研读》91:汉纪(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px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