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到了职涯规划的节点,职涯规划的误区,职涯规划的不同方向。今天写的是职涯规划的原则、提醒和方式。因为职涯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庞杂,我也只能是挂一漏万,讲一些重点的核心纲要。在随后的更文中,会就某一个问题再做细致展开。
这两篇文我是很用心的总结,是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高管对年轻的真心提醒,虽枯燥,请阅读。如果我年轻时能有人告诉我职涯规划这个事,也许我的百万年薪会来得更早一些。
不知从何时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成为大家争相传诵的至理名言。其实,在职业生涯中,初心是最靠不住的。
在应试教育为背景的中国,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都没有职涯规划的意识,盲目选择专业,盲目上学,盲目选择工作。
懵懂的新人一头扎进社会,很多“初心”都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尤其是不经过理性思考、系统性专业的调查、科学设计的“初心”。
很多职场新人的“初心”仅仅是“找个好工作”,“挣很多的钱”,“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什么是好工作,怎么才能挣很多钱,出人头地的标准是什么,都是模糊的。
在就业后最关键的前十年里,任凭环境推动着自己,不能主动的掌控自己的发展,等到了35岁左右的职业关键点,才发现还是蹉跎了岁月,进退两难的状态。
这种典型的“知”与“行”分离的状态,初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难测人心,最易变初心,这就需要每一个人在职涯的变化和规划中时时提醒自己,成就自己是最重要的,初心如何反倒不重要。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跟行业环境、家庭生活、个人匹配度都息息相关,客观冷静的随时认和自己的处境,把控环境的发展,研判趋势的发展都是一个立志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所必须理性思考的。
1、职涯规划的原则
职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以变为前提,不断进行人生三问。
如果人的一生要工作三十年,前十年是职涯规划最最重要的阶段。远重要于后两个十年。如果前十年是规划和修正,中间十年只能是调整和修补,再十年只能是顺势和接受。成功要趁早啊。
当然有例外个案,象褚时健,耄耋之年也能重新开始。但是我说的是规律。更何况,禇老的新事业也是年轻时右派流放之地,仍然没有偏离职业路径——“同一领域中的不同职业”
人生三问:
我是谁?
这是自我定位的问题:认真评估自己和所处环境,理性的进行自我的分析以及与环境的契合程度。
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目标确立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以及评估目前跟目标的是否偏离。
如何才能到达?
这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如有距离,如何提速;如有偏离,如何修正。
坚持人生三问,及时止损,随时修正,在能折腾起的年轻日子里快速步入正规,找到正确的位置,再往后的岁月就是深淀和做加法了。
如果任由自然发展,不断向自己的惰性妥协,等时间投入到一定程度,不管离自己的规划有多远,都可能有心无力,折腾不起了。因为在职涯规划中,时间成本是最昂贵的。
2、职业规划的几个重要提醒
(1)多项方案中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案即可,不可面面俱到。
在心理学范畴中,职业的选择属于趋避冲突型,也就是说要选择某一个目标,但是心里又想回避选择这个目标所产生的不愿面对的问题。所以选择了某一项的优势,就得接受这一项的劣势。完美的职涯规划是不存在的。
比如,你要选择一线城市就业,就得面对快节奏生活和高生活成本;
比如,你要选择高收入的销售工作,就得接受业绩目标的压力或者出差的奔波;
比如,你要选择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就得接受收入平平和晋升缓慢的心焦;
等等
关键是要想明白哪一方面是你最想要的,选择它,拥抱它,然后去面对和战胜它对面的劣势和短板。而不是先回避,再选择。
(2)工作经历要有核心主题才会更有价值:要么是同一行业的不同职业,要么是不同行业的同一职业。
这是很多职场小白前三年不稳定期容易忽略的问题。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履历,不可冲动任性的动不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辞职”,因为你的每一次的工作变动,都会在你的履历中留下一笔。
对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几段毫无规划的工作经历,会让我在选人用人时产生非常大的不安全感,无论你在面试时演得多么出彩,我总是忍不住去猜测,他会不会象前几段工作一样......?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比如,大学毕业,为了赚钱快,没有就业先开个奶茶店,干了几天赔本有压力了,就再去找个工作,工资不足三千,干半年倦怠再换个一般的工作,干一段时间又不知该何去何从了。这样的履历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呢?
还有三年换了六七份工作,工作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我实在纳闷,这样的职场小白到底追寻什么样的人生。
经历对一个人的职场价值来讲毫无意义,而有关联有沉淀的经验才是一个用人单位最看重要。而核心主题就是你的职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比如,你可以做快消品公司的销售、运营、生产,如此,快消品这个领域你就是专家了;
比如,你可以做基金公司的财务,也可以做证券和保险公事的财务,如此,你就是金融领域的财务专家了;(HR也是一样哦)
比如,你可以做发形设计,时装设计,珠宝设计,等等,如此,你在时尚设计领域就有一定的发言权了;
如果你在某一个行业从事不同的职业,或者你在不同的行业做同一职业,你所有的履历都不会是弯路,每一步都是加分项。即避免了长期在一个职位上的单一发展风险,又避免了换个地方从零开始的尴尬。
当这样的简历摆在HR面前,才是金光闪闪呢。职业化道路就会越来越宽,个人价值越来越厚重。
再说一遍,年轻的小伙伴,慎重对待自己职业不稳定期的工作经历,想好,想不好就再忍一忍,起码忍过的日子在履历上增加了这一段的就业时长,也是加分项,好过冲动的从零开始。
(3)要清楚自己的职业性格,选择“八字相合”的职业发展方向。
根据专业的职涯规划,一个人的职业性格有十几种类型,比较复杂。如果简化一点,也就两个性格特征:创新型性格,重复型性格。(再细致的职业匹配,就需要做专门的性格测试来对照了。)
创新型:喜欢冒险,能与压力共处,不太在意工作时间,愿意每天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喜欢掌声和赞美,愿意站在舞台中央,而不愿在幕后。适合销售、管理、创业等。
重复型:不愿面对变化的日常,喜欢可控的人和事,愿意按部就班,不介意重复性劳动,不愿出风头,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对应酬和危机处理非常打怵。适合教师、医生、后援、运营、数据支持、财务。
(注:公务员无法匹配,中国国情下的公务员实在不合适作为一种职业去分析。)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的分析自己的职场性格,选择了一个“性格不合”的职业发展方向,要么适应工作改变自己,要么会因为“感情破裂”而另换跑道。这两种滋味都不会很舒服。
(4)SWOT分析的必要性。
对于职涯规划来讲,必须掌握SWOT这个分析工具,经过广泛的调查和了解,把外因内因分析到位,对于理性客观的职涯规划很有帮助。
S(strength)优势。
个人在哪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匹配的职业路径有哪些。可以更直观的帮我们选择职业发展方面。
W(weakness)劣势。
了解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既避免勉为其难的职业选择,又可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准备的进行弥补。
O(opportunity)机会。
外部分析,主要是指行业分析。这部分即是评估的行业潜力,也评估自己在行业中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机会。
T(threat)威胁。
竞争者的威胁,竞争行业的威胁,可替代职业的威胁等。
(5)对规划的目标做大量的调查取证,预演未来求证自己的规划是否合适。
对于职业规划这样的大事,必须像选择终身伴侣一样慎重。尤其大学期间就要开始确立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并就这一领域做大量的调查,提前熟悉环境和了解晋升的潜力,发展的天花板等。
实习也是一种很好的预演。我闺蜜的女儿,大学四年假期都在实习中渡过,从简单好上手的开始,最后到德国软件公司实习,因经验丰富,专业扎实,正好赶上有招聘机会,经过层层面试脱颖而出,还没毕业就拿到offer,毕业证一到就转正了,一年多赶上两次加薪,现在年薪十五万。而且德国老板对她非常满意,上月刚刚发了个1万元的红包。
3、职涯规划的三种方式
(1)自我规划和分析
根据以后方法,认真进行分析和规划,并清晰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尽量不要人云变云,也不能有从众心理。
(2)前辈请教和职业调查
自己有了初步框架后,根据规划的方向大量找老师、师兄师姐、可借鉴的亲朋好友的细致了解,进行对照和汇总,微调或修正。
跳槽前的调查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免发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喟叹。
(3)职涯咨询和专家分析
当确实出现难以抉择或无法破局的状况时,进行职业咨询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总结来说:一片茫然、举棋不定、两难选择、倦怠瓶颈、家庭意见冲突等都可以进行咨询,如果要想在职业定位、发展路径、价值沉淀等大的方面做系统性规划,专家的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不管别人对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方案,必须清楚真正的职涯规划师一定是自己。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么,自己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让事业有沉淀,有积累,未来才越来越从容,职业价值才能越来越高。
后记:人生两件最重要的事情——职业生涯和婚姻家庭。职业给我们经济保证和价值承认,而婚姻家庭给我们精神慰藉和休憩港湾。职业生涯和婚姻家庭一样都需要规划和经营。事业有成和家庭幸福,都不是等待或命运安排。规划、修正,觉知、经营,才能保证我们安身立命的两件大事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转下去,并且越来越好。
祝大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