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自由领导人民》里,人民为了自由前赴后继,不畏生死。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关于自由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过往的历史中,为了自由,多少人民曾付出了鲜血与生命,曾发生过多少武力抗争和革命暴动。还有那些假借“自由之名”者,借助自由,打着自由的旗号,满足了多少隶属于个人的权力和私欲,蒙骗了多少轻易就相信“自由之信仰”者。自由对于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真的是太有魔力与魅力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呢?我们该如何去阐述和定义自由呢?这两个字为什么那么有魅力以至于让那么多人为之倾倒、为之付出,甚至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去追求与获得呢?
自由领导人民先看中国的一个典故,据说,隋朝时的隋文帝杨坚,有一个爱妃,长的美貌无比,因遭皇后妒忌被杀害,杨坚一气之下骑马出走,狂奔三十余里,最后进入了山谷之中,叹道“吾虽贵为天子但却不得自由”,后来,皇后去世了,无人管他,于是他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就迅速膨胀,整日纵情声色,泡在女人堆里,不到两年便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如果皇后在,吾不至于此”。这是杨坚理解的自由,层次并不高,实际上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这种自由是一种“为所欲为,不知道约束自己欲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低级放任状态,实在不可取。
关于自由,西方也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斯多葛派哲学家第欧根尼,他本来是一个大银行家的儿子,却放弃了万贯家财,穿的破衣烂衫,整天在一个大木桶里晒太阳,而当已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的马其顿国王、拥有着无限权力的亚历山大大帝得意洋洋地带着他的队伍经过他身边时,他问第欧根尼,“我已经征服了整个世界,你想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呢?”,第欧根尼伸了个懒腰,漠然地回了一句“亚历山大先生,我正在休息,我唯一的请求是,请你走开,别挡住我晒太阳的自由”。这是第欧根尼对自由的理解,在他眼里,一个贫穷卑微之人,也可以拥有自由,可以无忧无虑的晒太阳。无论你如何权贵或富有,别人的自由是你没有权利阻止或干预的。
自由之于大海在对待自由上,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可谓是一个典范,一个时代的代表,他喊出了当时众多美国人对自由的心声,在一次议会上他这样讲到: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我个人认为,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关系到我们是独立自由还是被继续奴役的大问题。事关重大,应该准许人们畅所欲言。如此,我们才有望阐明事实,完成上帝和国家托付的重任”。
为了争取个人自由和国家独立,他接着说:
“人类天生就容易沉迷于希望的幻想之中。当痛苦的现实来临,我们往往会紧闭双眼不敢面对;宁可倾听海妖的歌声,直到我们被变成野兽为止。这是我们作为智慧的人在追求自由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所应该做的吗?我们难道愿意做那些对关系着人民是否获得自由这样重大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吗?就我而言,不管这会带给我多大的精神折磨,我都愿意了解全部的事实,面对最糟的结果,并为此作好一切准备。”
“不要再徒劳地试图缓和事态。你们可以高喊和平——但和平此刻并不存在。事实上战争已经打响!很快,从北方席卷而来的风暴就将带来隆隆的炮声!我们的弟兄们已经奔赴战场!为何我们还在此袖手旁观?各位先生究竟想要什么?又能得到什么?生命如此珍贵,人间如此美好,难道这些都必须要我们以镣铐和奴役为代价来获得?全能的主啊!我不知道别人将怎样选择他自己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好一个“不自由毋宁死”,他把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几乎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潮——即为了自由,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要。他是不是疯了呢?你是不是以为他是一个偏执狂呢?抑或觉的他是我们对“自由”的定义的楷模?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对自由的理解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也不会统一,就像你有想说话的自由,而我有不想说话的自由一样,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和定义千差万别,在你眼中的“自由”,到了别人那里就有可能是“不自由”。在别人那里的“不自由”,到了你这里可能会感到很令人羡慕或舒服。这就如同第二个例子里的一样,在亚历山大眼里,权力代表一切,统领一切,可在第欧根尼那里,权力什么都不是,还比不上让他感到惬意能让他安稳睡觉的一米阳光。
自由之于花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待自由的态度很滑稽,很荒唐,他们否认自由的存在,认为所谓的自由不过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假象,或者觉得自由只是一个概念,在真实社会中根本没有。他们偏执的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受着“规律”和“命”的支配,自由是骗人的把戏,它根本不存在,活着只有两个选择——奴役别人或被别人奴役。关于这点,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不是在其代表作《1984》中很好地揭示过么?书中的开篇就这样写道:“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们似乎依然不能切中“自由”的要害,不能走进“自由”的核心地带,更没有讲清我们平时总挂嘴边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在此,我突然想到了动物,在它们那里不仅不会有自由的概念,更不会出现像咱们人类这样有关自由的争论和由自由所生出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不光动物,植物也在自由地生长,但它们同样不知道自由为何物,动物和植物都是被上天很早就规定好的,饿了就吃,太阳出来了就吸热生长。有时作为一个人,我真的挺羡慕它们这种“无知无感”的“自由”的。
但我们终归是人,而作为人,我们的众多困境和痛苦之一就是意识到了“自由”,人可以幻想、想象,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胡思乱想,而且人可以把这些“各种想”付出于行动,因为不仅马克思讲过且很多哲学家也都讲过,人有主观能动性,他有行动力和创造力,他的这种能动性在超级意志的作用下,甚至可以超越生命本身,超越欲望本身,中国古人讲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在自由面前,我们每人都是彼此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你我,照出人性的白与黑,正与邪,美与丑,更可以照出“自由”与“不自由”(奴役),通过这面镜子,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思想,更会生出对“自由之旷日持久”的思考。
自由之于动物在马克思那里,自由首先表现为一种“生命活动”,即我们可以在一个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到处跑,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但他同时也指出,人的欲望和自由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相对于欲望,自由是一种克制,表现为一种道德,你不能任由自己的欲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些珍稀动物你想吃就给吃了,以后就永远绝迹了,你看见美女或帅哥不能说开房就开房,因为社会道德和自我良知意识在规制着你,不允许你这样做)。自由在这里表现为一种对欲望的克制,一种对人本能或兽性的超越。
在卢梭那里,自由表现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平等的权利,卢梭说“人生来自由,但时刻又都在枷锁之中”,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觉得,卢梭的意思是说,“自由”永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实现人的无限可能,用不好就会带着枷锁艰难度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处于现实之中的人是不自由的或者他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只有不断的寻求、探索,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和获得自由。我们“生来自由”,但同时也处于“自我奴役”的牢笼之中,要想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就要不断地解除和突破人生的各种牢笼与枷锁之禁锢,不能让“自由”停留于沉睡之状态。
而在黑格尔那里,自由似乎进入了一种对历史的内在分析之中,他认为,东方人觉得皇帝最自由,于是人人都想要当皇帝,人人都有帝王思想,这种观念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不知道黑格尔来过中国没,对中国人的“自由之理解”了解了多少,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哲学家说出这样的话,在我看来,真的是好奇怪),他接着说,在西方,最早知道自由并对其进行阐述和定义的只有希腊人,而且也只是一部分希腊人,剩下的大多数人只知道贵族和奴隶主才是“自由人”,可以行使对下等公民的所有权力。后来到了基督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精神及对上帝的爱中,每个人都是自由与平等的,谁也没权利剥夺这种精神和“爱”,为此,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并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洗礼。
以上种种是西方历史主流对自由的评价和定义,在中国,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战乱以及礼乐崩坏,孔子和法家都把自由贬低为一种“人欲”(法家在当时稍微进步一点的是,主张对自由加以利用或转化,不进行彻底的压制和打死),都没有对其进行细分和重新定义。后来,儒家和新儒学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自由实际上是已经被过分的压制了,人对个性解放及个体自由的渴望之火被当时整个社会的一致认可之洪水所浇灭了,此后被长期的搁置并封存了起来。儒家认为,人不能太“自由”,要有一定的规范,要“克己复礼”,尤其要克制带有动物性的欲望。这本身是对的,但在当时的情境下,这对“自由”及“个性”的戕害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深重问题。在对待自由上,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与反思,尽管国人也知道自由,懂得利用和施展自由的权利,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停留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境界。且中国人对自由的理解往往跟自然相关联,与西方的内在自我之自由觉醒意识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思维上也有很大的分歧。
自由的浪花比如说西方的文艺复兴,在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过后,被压抑太久的个性解放和自由精神瞬间抬头,社会上各种启蒙运动和人权运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以势不可挡之势破土而出,迅速地在欧洲大陆蔓延、扩散、扎根生长,也就是在那时,自由、平等、博爱这促使人类进步的三驾马车被正式提出,一直留存到现在,逐渐演变为西方主流人道主义精神的象征和实践口号。
在西方,自由到了近代,依然没有停止它探索的脚步,康德通过道德上的形而上学,完成了对自由主义人性论的建构,而现代的哈耶克、罗尔斯,则进一步把关于自由的理论和阐述细化、深化。前者讲程序正义,通过程序正义来建立人的自由权利;后者讲社会正义,强调社会要通过各种福利制度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与他的个人权利大致对等,能够使一个人和比他优越的人有大致相同或对等的竞争条件、竞争资源,而对于这些,中国及国内的理论是处于落后和空白状态的。
所以,我们要迎头赶上,在自由的定义和践行上要继续努力(也许学会跟随自己的内心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但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微小看法而已)。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可耻,学习他人身上的精华然后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可取也最智慧的。但是,我们讲了这么多,你真的对自由把握了吗?你真的能让自己的未来脱离“不自由”(奴役)吗?作为人,我们有抗争的自由,更有选择的自由,但在这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和变化无常的世界,你能保证自己选择了这种“自由”,而不会失去另一种“自由”吗?你能保证想从城里出来的人到了城外而想从城外进去的人到了城内就都“自由”了吗?
自由的鸟儿现实中,打工者拥有了打工的自由,却失去了创业的自由;创业者拥有了创业的自由,却很有可能失去家庭与享受生活的自由;而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在被别人羡慕的同时,同样会慨叹于生活的另一种“不自由”;你的肉体自由了,灵魂未必自由;你的灵魂自由了,肉体可能正备受摧残或煎熬;真正的“自由”在哪里呢?书上所说的“自由王国”真的存在吗?我们孜孜以求的“自由之光”会照亮我们吗?人类理想中的“普遍之自由和平”会向我们发出那充满魔力与魅力的橄榄枝吗?
以前,我们的祖先被奴隶主和权贵所奴役,现在,我们依然要面对被生活及外物所奴役的可能。也许这正是我们活着且要好好活着的动力之一,也许富有深意、内痛的探寻和追问本身,才是我们打开“自由之谜”的最好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