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個月,進出書店過於頻繁。尤其新到一個地方。飯店、旅店、書店,對,大概就是這個排序法。每一個書店,都不同。不同的裝修風格,不同書擺習慣,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老板年齡及秉性,沒有兩家同樣的書店。所以,我都會過一邊。買不買,沒關係。其實,大多時間不買。尤其是看見木心的書籍,由於對他不怎麽知道和瞭解。每每遇見,都拿起來,放下。反手就可能買一本胡適之或楊絳先生的書籍。
時代進步,紙版書籍累贅了。我其實買了一套木心的電子書,是一本含《文學回憶錄》的大合集。紙版書籍,也并非淪落。反倒更受追慕。《萬歷十五年》草草的過了兩遍,覺得很不踏實。所以,買了一本紙版書籍。有的書,電子版看了好多遍了。還沒捨得買紙版的。今天,又差點動心於那種專業看電子書的多媒體。動心只在它本身含有一萬本書(導購說的,不知真假)。
我看書不夠有耐心,卻看的不怎麽快速,基本都是選讀。畢竟,生活很忙,除了詩和遠方,還有這瑣碎,又不容忽視的柴米油鹽。
以前有一種糾結。到底是看今人對古人的解釋?還是直接看古人的原文?主要怕浪費時間。後來,覺得糾結是多餘的。隨心選讀。看見了屬緣份,看不見就不看了。就像讀木心,有師傅替我選讀。在此,感謝師傅。讓我知道他,又有所區分地閱讀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