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谈人物古代文化婚姻育儿
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性,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性,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作者: 凡尘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16-09-11 16:33 被阅读1304次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乱石,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我就大步的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第一次你看见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是否感觉有一个深情款款的男人对心爱的女子表白,貌似天地万物都用来表达他的情深意切。他自信、勇敢、柔情、热情。如果你不知道他的故事,你会感觉,女人有如此男子追求、爱慕,幸也!

    妻子看到丈夫今日心情不错,小心翼翼说道:“我怀孕了。”

    丈夫冷冷的说道:“把孩子打掉。”

    妻子害怕的说道:“我听说有人打胎死掉的。”

    丈夫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你看到有人不坐火车了吗?”

    看到这个场景,我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念头的,这是一个十足的渣男!你能把上一个深情的男子和这一个绝情的男子合二为一吗?他是同一个人,那首诗是他写给他心目中的女神林徽因的。后面那两句话,是他对他同结连理的发妻说的。女人有如此丈夫,悲也!

    他就是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徐志摩,而她是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人——张幼仪。

    徐志摩与张幼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1900年出生,排行第八,为次女,出生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1912年7月,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2岁的她进校读书,接受现代教育。三年后,家人给她物色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于是15岁的她辍学嫁到浙江,嫁给大她四岁的徐志摩。

    他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他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

    他对婚姻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刚结婚时他曾对她说:“我以后会要离婚的。”

    他因为父母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他和她履行夫妻义务。

    1918年,她的大儿子阿欢出生,不久他出国留学。

    张幼仪

                    离别重逢,冷冷戚戚

    1920年,她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与他团聚,旅途的不适与前路的未知都消耗不了她期盼见到他的热切心情。她幻想着两个人暖暖的小日子,她学识长进了,她想着他会不会开始欣赏她,她是否也可以和他一起谈天论地。

    她后来说“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现实给她一盆冰冷的水,她清醒了,原来不过是幻想。到异乡的第一天,他带她去百货商场,接着他带她去了照相拍下了他们第一张合照。

    她和他的二人世界,冰冷又寂寞,他对她惜字如金,不管她的饭菜做得好吃,还是故意做得难吃,他都默不作声。人在身边,内心冰凉。

    第一张照片

                    痛彻心扉,涅槃重生

    他去康桥读书,他认识了林徽因,他爱上了林徽因。1921年,她怀孕两个月,他绝情的叫她打掉,让她自己解决掉。后来,他不辞而别。

    她无奈悲泣,她想过自杀,可是想起还未成年的阿欢,想起年迈的父母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这个念头就不再提起。于是,她提起笔向她的二哥求助,在二哥的帮助下,她生下二儿子彼得。

    在柏林的一家旅馆里,她见到了失踪八个月的他,八个月他音讯全无,对独在异乡的她不闻不问。他来见她只有一件,要求她签离婚协议书,她心寒却也别无他法,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从此,他是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她是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人。

    痛苦之后,生活还得继续,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学,掌握了当幼师的一技之长。生活渐渐的稳定下来,自己越来越独立,1925年,彼得病危。彼得出生时,她母乳不够喂养彼得,生活窘迫,她购不起新鲜的牛奶给彼得,彼得染上了寄生虫。1925年3月彼得死于柏林。她以为生活给她的不幸已经足够多了,却不曾想又经历一次生离死别。孩子是她生活的重心,学幼师也是为了孩子,如今,孩子就这样去了,生活再一次把她推到绝望的边缘。

    时间虽然不能治愈伤口,但是时间可以把生活逐渐平息。

    1926年,她在异乡已无牵挂,决定归国。徐志摩的父母把她认为养女,并将财产分为3份:老夫妻留1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1份;她和阿欢1份。此后,徐家二老待她胜过亲生女儿,也许这其中有着亏欠,和对陆小曼的不满转化为对她的好。

    1927年初,她的母亲故去,她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加养父徐申如。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她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的能力和才干有目共睹。

    她从贤惠端庄、谨言慎行、知书达理、公婆满意的好儿媳变成痛失爱子、单身离异、独自前行、闯荡商海的女强人。仅仅是因为愧疚和同情,徐家父母也不至于对她那么倚重。一路泥泞到康庄大路,她用她的改变和人格魅力收获自己的优秀。

    中年张幼仪

                     以德报怨,卿本善良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了一切,她送上一挽联:“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徐志摩走了,带走了这世间与他有关的爱恨情仇和恩恩怨怨,她替他赡养父母,她接济陆小曼,善良是她的本性,生活的磨砺没有让她变成一个满身仇恨的人。

    1949年4月,她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她的楼下邻居苏纪之医生与妻子离婚,带着一个女儿和3个儿子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苏纪之向她求婚。1953年,53岁的她和邻居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她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1969年她远赴台湾,找到他的友人,主动出资金,给已故去的他出了一本徐志摩文集。

    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她说:“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她说:“你总是问我:你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她。”

    她说:“我没法回避我自己的感觉。我晓得,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

    她说:“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我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理念镌刻在她生命里一直影响着她,她与苏记之结婚前去问兄长和儿子的意见,刚开始她受封建理念所束缚,徐志摩的新潮思想与她碰撞让她遍地鳞伤。她一生都在挣脱,在进步,而那些思想还是影响了她一生。

    我想:她是一个自强自立、值得尊敬的人。她的苦难和她的勇敢的成正比的,苦难愈多,她反而愈坚强。

    我想:不爱你的人,你为他做得再多,他也看不到,倒不如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这里有简简单单的故事

    这里有普普通通的人生

    这里有懵懵懂懂的育儿

    这里有向阳向暖的简单

    我是简单浅行,陪你一起前行!

    喜欢的话请点赞喔,嘻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第一个离婚的女性,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vu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