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

作者: 梦里依稀风铃 | 来源:发表于2021-10-01 01:30 被阅读0次
《 红楼梦 》 一直历久弥新

果真,再读红楼如猜谜如探宝,愈往前走,枝蔓旁杂、岔径深邃,任何一小节点,都可以带出一串的问题。任何一段,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一本没有写完的创作,比起完整的小说,更能吸引着后来者的跟读和兴趣,于是乎,《红楼梦》这书俨然叠加了很多的份量。

想想,以往的快乐阅读,很随性,可以说是好多年了,兴致来时,拿起翻阅,目测浏览的只取自己想看的,囫囵吞枣,貌似很多遍。

那时,哪有这么多问题。因为根本就没去想什么深刻的问题。

所以,这次读红楼,不,啃红楼,并不轻松,较真,会很累。 我目前只读完第十五回,感觉要写的不少,有新所得,也有新的问题、感受困惑,很想停下来歇歇,修整下自己。

主要还是问自己,这一遍,我应该怎么去读? 我想要汲取什么,得到怎样的收获和启发。或者,更重要的,我喜欢探知它的哪一块。

一本铺陈编织没有结尾的奇书,一个浑身是宝的艺术品,一座包罗的百科全书,你还是要取舍侧重。

读《红楼梦》有人建议裸读,不带任何先入为主地去面对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当然这样要求更高,因为你要具备一定的 看功,还是得查证;有人说广泛吸收,查找不同版本,触类旁通,才能更高更深地领悟作品,才能读出不-样的红楼梦。

同为一本书,每个人读的角度感受不可能一样。

我才读到第十五回,就觉得漫漫长路才开始,突然明白,经典原来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你一趟下来只能摘取一小部分,有自己的发现感悟就不错了。

不要贪恋这个阶段不属于你的东西。

还有,因为涉及红楼学派知识的各种,大数据很卖力,因为你对《红楼梦》感兴趣了,它就不停地推送,听多听杂,反而陷入更大的迷惑。所有的声音,似乎都证据确凿、独辟蹊径,但他的说法是你的吗? 四面八方的拉扯,是不是也是一种干扰。

它会让你失去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这一遍,做个缓慢的蜗牛,爬行,得到微小的汲取。

目前读到此,个人觉得过度解读、误读还是普遍存在的,有的甚至达到了题不惊人死不休之地步,恨不得推翻现有的体系, 开拓一片新大陆。

我想起来现场去听作家晓苏的谈话,真的是满场的趣味,他说一部作品出来了,就跟写作者无关了,允许也免不了会被大众误读,甚至大大违背作者的原意,变形曲解,误读的越多越有意思。

放到这里,刚好帮忙解释了。

希望曹雪芹他老人家地下海涵。

读着 《红楼梦》,目前的困惑、感受和希望交织,不满意现在的阅读状态,虽然我知道这次的能力,应该从文本抓起,因于我以前的粗读,诗词戏曲、对联灯谜什么的基本忽略,这次也一并捡起好好过一遍。

小说结构、手法、人物解析、诗词曲赋、对联灯谜、民俗知识等,这些已不少了吧,算是调整方向,开始后面的阅读。

这样一想,突然明晰了很多,读累了,就起笔小侃下,放松自己;读好了,就心得感悟梳理一通,文字释放。

迷茫不解中,恰好读到作家王家惠的读红楼自序,特别符合我当下的想法,他说再读红楼,只想挥去眼前的云遮雾罩,只从《红楼梦》的文本出发,把《红楼梦》定在文学作品而不是其它诸如政治、历史小说之类,不是从《红楼梦》中走出去,而是回到《红楼梦》中来,对小说阅读中遇到的种种疑问谜团,或者不同版本的释注诠解,以及小说中故事人物情节乃至细节的迷惑不通不解之处,提出置疑,边读边问,边问边答。

这里摘取一节,给初读需要的朋友借鉴。

“《红楼梦》这部书的遭遇很怪,从它一出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究竟写的谁家的事情,由此形成了所谓“旧红学”和“新红学”(  内容太多,暂不引申)

无论’索隐派 ’的旧红学,还是  ’ 考据派’ 的新红学,其共同特点就是,都没有把 《红楼梦》当作一本小说来读。 他们往往忽略小说文本所呈现给我们的意义,却力图寻找文字背后的微言大义。这就很不对头了,因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会吸取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素材,也会含有作者家事的影响,这一点毫无疑义。可这些东西一旦进入小说,它就再不是原生态的东西,而成为一种文学的创造,我们欣赏研究的是这种创造物,而不是它的素材。这就好比我们到饭店去吃饭,我们只须注意欣赏菜品的色、香、味、形、器等等方面就行了,没有必要一一探究每一种调料的来源和产地。

我在写作当中,始终注意把对于文本本身的理解和研究放在首位,绝不做那种漫无边际的索隐和考据。”

所以作者说,读这本书,还是定了三条基本原则:

①  文本意识

②  女性视角

③    地域特点。

果真,清理一下,还是不那么糊涂了。继续追赶。

2021--9--30      风铃

《红楼梦》插画

相关文章

  • 三读《红楼梦》

    少读红楼,恩怨情仇。 再读红楼,家族兴衰。 今读红楼、禅修悟道。

  • 再读红楼

    数十年如一日,反正没有其他嗜好,香茗一杯、沙发一张,吁口气,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翻开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再读红楼

    考完试后的闲暇时光,又看了一次红楼,记得第一次完整的读过它,是在中学时期,应老师在考试中不要丢不该丢的分的要求...

  • 再读红楼

    最近无事,在喜马拉雅找来红楼梦开始听,又找出87版红楼来看,越听越看,越深陷其中。特找来相关剧照,收来细品。

  • 再读红楼

    所有入骨的喜欢,皆可化为极致的任性,比如《红楼梦》之于我。那时青春年少,因为喜欢,便借阅此书,如饥似渴、不眠不休、...

  • 再读红楼

  • 再读红楼

    高中时期,就想一品红楼,可惜太长又没有时间,班主任更是将此书设为禁书,不许我们看,而语文老师又各种勾着我们去看红楼...

  • 再读红楼

    长椅的前面,是红色的圆亭,亭子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老师带着五六个小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唱歌,弹琴,尽管跑调,声音...

  • 再读红楼

    提及红楼,它是多少人心中的那抹白月光,又是多少人胸口的那颗朱砂痣。少年读时,只觉满篇都是盛宴欢景,结结实实...

  • 再读红楼

    时隔那么多年再读红楼,这次读出了一个非常不样的地方,那就是我觉得宝玉的父亲贾政是个非常失败的父亲,为何这么说呢?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红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fynltx.html